【基本信息】
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提供有关参数和图像;提供载人航天发射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酒泉发射场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西依山,东临河,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至今,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其实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210公里。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随着任务的变化,发射场在神七任务中不仅要为舱外航天服提供测试环境和技术保障,还要重新制定测试和发射流程,把舱外航天服与飞船的联试、舱外航天服与火箭的联试等纳入测试流程。
《6》测控通信系统
在“神舟”飞船七大系统中,测控与通信至关重要。打个比方,航天器好比是风筝,测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的远洋测量船就是牵住风筝的那一根线,地面的控制系统就像放风筝的人,测控与通信总体方案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载人航天工程的成败。
、 当运载火箭发射和载人飞船上天飞行以及返回时,需要靠测控通信系统保持天地之间的经常性联系,完成飞船遥测参数和电视图像的接收处理,对飞船运行和轨道舱留轨工作的测控管理。这个测控通信系统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陆上地面测控站和海上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队组成,执行飞船轨道测量、遥控、遥测、火箭安全控制,航天员逃逸控制任务额。
我国航天器测控系统已经形成了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中枢,以十多个固定台站、活动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测控网。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国的飞船测控系统使用了统一S波段系统,通过同一套发射机和天线系统、接收设备发送或接收遥测和遥控信号以及话音和电视信号。探月的号角吹响后,我国的航天测控网又开始建设探月测控系统,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建设35米口径天线深空测控网,提高我国深空测控的能力。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深空测控领域的国际合作。
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按计划,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7》着陆场系统
飞船着陆场系统是指担负对飞船再入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并回收返回舱,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后送等相关分系统的总称。
着陆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增加的一个系统。着陆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飞船在太空飞行后,从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开始,利用先进的无线电测量系统,对目标进行捕捉、分析和落点预报,然后组织迅速逼近返回舱,并且对返回舱进行处置,且将其安全运回基地。着陆场系统还包括:飞船上升段陆上和海上应急返回搜救分系统,在海上救生区部署了专门的打捞救生船和直升机,配备了能在复杂海况下打捞漂浮在海面上的返回舱的设备。
要让在300多千米高空飞行的飞船准确降落在旋转着的地球上的预定地点,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多种技术保障,要有非常可靠的控制系统、跟踪系统和安全的着陆场系统。前苏联曾有一次飞船返回时,因控制系统发生偏差,飞船偏离预定着陆点1000多千米。结果当飞船降落到距地面一定高时,3名宇航员从飞船弹射出来后(那时是乘降落伞着地,不是乘飞船直接着地),有两个宇航员落地了,还有一个宇航员掉到了森林里。由于直升机无法在森林着陆,只得专门派伐木工人紧急赶至现场,开辟一个停机坪,让直升机降落才把人救走。当时天气很冷,航天员在森林里冻了一天一夜,差点冻死。所以除了对飞船的控制、跟踪技术非常重要外,飞船着陆场地的选择和建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当然,飞船的着陆场不是像跳伞员降落地点那样,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画个圈,做个明显标志,跳伞员自己控制降落伞,落到里面就行了的。飞船着陆场的选择远不是这样简单,而且它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于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发射。
神州七号安全返回,于9月28日下午17点37分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文字全记录】及其重大意义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 [17:1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 [17:0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指挥大厅内爆发出阵阵掌声。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轨道舱关闭正常。 [17:0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关上。 [17:0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关闭舱门。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外工作完毕。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 [16:5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 [16:5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进入舱内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当前飞船状态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 [16:5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已经出舱10分钟。 [16:49]
[人民网]: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16:4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飞行工作正常。 [16:4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 [16:4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 [16:4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16:4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出舱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 [16:4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完全打开。 [16:4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打开。 [16:3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 [16:3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16:3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 [16:33]
[人民网]: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 [16:3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 [16:31]
[人民网]:专家:这个幅段航天员要进行出舱和舱外活动,应该说这个阶段马上就要到来了。 [16:30]
神七成就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
人民网9月28日电 神舟七号飞船已于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香港大公报今日刊发毕晓哲的文章《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说,这一次,乘神舟七号飞天的三名航天员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在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出舱活动中,中国航天员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全文摘要如下:
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我们满怀豪情、满怀喜悦,13亿中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这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让中国人无比荣耀和自豪。曾几何时,新中国还是那样的“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连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赖进口。谁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历史将记录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会忘记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划破夜空,回荡大地。也不会忘记,当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候,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这足以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跨出最坚实的一步。
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航天事业的发展,考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一个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能否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它充分表明国家科技力量在发展和推动航空航天技术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也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如今,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经济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国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将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动见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这个荣耀的时刻,亿万中华儿女理应为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结果。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一个新世纪。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飞船于今晨实现变轨,中国航天员“太空第一步”有望于27日下午迈出
【《财经网》专稿/记者 于达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秒后,飞船整流罩分离;583秒后,在200公里高空完成船箭分离。20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火箭连续第67次成功发射。
“神舟七号”飞船在进入远地点347公里、近地点200公里的椭圆轨道后,沿着这条轨道飞行了五圈(每圈约90分钟);今天早上凌晨4点,飞船在成功变轨之后,进入343公里近圆轨道。
根据计划,当飞船完成第27圈运行的时候,两名航天员将进入轨道舱,关闭返回舱舱门。
按照每圈约90分钟计算,两名航天员将于入轨后约40.5小时,即27日下午2时左右进入轨道舱,关闭返回舱舱门。然后将进行约三小时的出舱准备,这一过程中飞船将飞行两圈。
大约在27日下午5时左右航天员开始出舱行走,整个太空行走预计全程大约30分钟。
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在发射成功后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出舱活动将在27日下午进行。
根据目前的普遍估计,翟志刚和刘伯明将共同进入轨道舱,而景海鹏则将留守返回舱。
其中翟志刚将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将身着俄制“海鹰”航天服。出于中国专家的考虑,由于此次任务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舱技术,将派遣身着国产航天服的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
在舱外,航天员将借助舱外活动扶手、栓系固定装置等沿轨道舱外壁移动,并取回舱外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然后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舟七号”拍照,此外航天员还进行拧螺钉、设备安装等模拟操作。
25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出舱活动外,“神舟七号”还承担着其他三项任务,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极板舱外暴露试验,释放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的小卫星以及“天链一号”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
“天链一号”将为中国地面测控人员增加50%的天空覆盖,建立陆海空天一体的测控网,并进而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与“神舟六号”飞行相比,“神舟七号”的飞行手册从三本增加到七本,航天员要进行的操作单元从几百项增加到一千多项,而每个操作单元还包含数十个步骤和上百个动作。
在“神舟七号”起飞前,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外航天员出舱前一般来说是在升空72小时后,以使宇航员适应空间失重状态。但“神舟七号”任务宇航员升空第二天就要出舱,因此“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要求特别高,航天员的水平和能力将决定这次出舱的成败。■
编辑本段【神七伴飞小卫星】
核心提示:针对“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在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国下阶段将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神七”伴飞小卫星示意图技术。这个小卫星将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
针对“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顾逸东首先表示,作为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到现在为止进行得还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相信在今后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伴随卫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顾逸东介绍,开展伴随卫星的试验,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应用开拓一个新途径。小卫星的伴随,比如说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可以延伸大的飞行器的功能。此外,伴飞卫星的试验又可以对大的飞行器,比如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进行服务,比如观测外表检查可能的损伤,来对大飞行器进行服务。
顾逸东还表示,中国下阶段将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技术。这个小卫星将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包括地面系统对两个飞行器的轨道控制进行指挥、组织以及轨道预报等基础性的工作,对交会对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针对“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顾逸东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德国合作,也释放了一个伴飞卫星,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检查和诊断,进行绕飞实验。美国的航天飞机航天员曾经用手释放过微小卫星,同时用搭载筒来释放科学实验的小卫星。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测卫星释放了两个伴飞卫星。
编辑本段【神七日志】
就是为了体现我国科技的飞快发展嘛!
放一个卫星
出舱是因为放卫星,且这是中国第一次出舱
神舟七号本次主要任务就是太空行走
以及其他一些空间实验
神州七号是中国航天的重要阶段,现在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研制,按照计划是在2008年实现发射。届时,神舟七号将重点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技术。
原订2007年发射,但由于部件的技术问题被推迟了半年,计划2008年发射。
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枚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使火箭的工作状态更直观。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担任。荆木春表示,十一五期间,他们要把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成,最后完成有人的交会对接工作,预计还有五六枚火箭的发射任务。
朋友。你记住。没有实质性利益的事,中国不会做的。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国人的自豪感。
要知道,谁拥有太空谁就拥有世界。
就神7的意义来说,胜于奥运会10倍。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神7是建立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步,更别说以后的神8.9.10了。 你知道吗?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武器。有拦截导弹系统。 他就算拦截得了世界上所有先进技术,他也拦截不了从太空掉下来的核弹!
要知道神7可以装3枚核弹。 可以让美国在地球版图上消失1次。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神7上天这么敏感了。
当然美国也威胁着我们国家。他们所拥有的核弹能让中国消失100次。
但这就像两个人拿着枪对着对方脑壳上一样。一枪和100枪没有区别。
但从此我们国家跟美国就有筹码了。 就军事意义来说,我们国家突破西方包围了。
我特别喜欢一个标题:霸权国家应记住 举头三尺有神舟
观看神舟7号发射成功感想体会作文评价论文观后感:神舟七号,带着梦想起飞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 【飞船发射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络全方位一体化地了解此次发射,飞天热线网站将全程跟踪报道此次神七飞天,让更多的通过网络了解飞天,了解飞天的故乡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遥测信号正常 [21:11]
火箭飞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离 [21:12]
助推器分离 [21:12]
USB跟踪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21:14]
整流罩分离 [21:13]
青岛发现目标 渭南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21:15]
青岛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0:38)
神七飞船点火后583秒,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1:40)
听到“船箭分离”的消息后,指挥厅里的工作人员纷纷鼓掌表示祝贺。三名航天员表情轻松,正在认真阅读操作手册。 [21:21] (21:22:04)
飞船太阳帆板正常打开。 [21:22]
神七载人航天总指挥部刚刚宣布,神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身体感觉良好。人民网(21:26:12)
远望五号跟踪正常(21:30:22)
飞船正常入轨。(21:31:24)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文字全记录】及其重大意义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 [17:1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 [17:0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指挥大厅内爆发出阵阵掌声。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轨道舱关闭正常。 [17:0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关上。 [17:0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关闭舱门。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外工作完毕。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 [16:5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 [16:5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进入舱内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当前飞船状态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 [16:5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已经出舱10分钟。 [16:49]
[人民网]: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16:4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飞行工作正常。 [16:4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 [16:4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 [16:4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16:4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出舱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 [16:4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完全打开。 [16:4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打开。 [16:3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 [16:3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16:3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 [16:33]
[人民网]: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 [16:3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 [16:31]
[人民网]:专家:这个幅段航天员要进行出舱和舱外活动,应该说这个阶段马上就要到来了。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