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内有两个疲劳驾驶应该怎么处罚?

2025-02-24 02:08: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第一是长期脑紧张,开车时大脑自始至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昏脑涨,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司机和初学者。

第二是驾车动作的单一性,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出现多种姿势、多种频率或多种节奏就不会感觉累,但司机不行,在开车时不仅姿势始终是同一种,连注意力也要始终绷得紧紧的,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路平、没弯、车少,一脚油门踩到底,没有任何可引起兴奋的东西,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如果遇到情况根本反应不过来。

第三就是开夜车,受昼夜时差限制,人在灯光下总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再加上晚上车少路宽,或司机白天没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疲劳是很自然的事。造成疲劳还有三种间接原因,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疲劳驾驶具有怎样危险?

疲劳驾驶主要有以下4点危害:

1、感知机能弱化。驾驶人一般经过2-4个小时连续驾驶机动车后,他的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疲劳,开始出现视觉、听觉、触觉迟钝,敏感性减弱。其辨认和识别交通标志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还会引起错觉,极易发生追尾、碰撞灯事故。

2、驾驶动作失调。长时间驾驶机动车,使驾驶人肌肉的收缩调节机能降低,致使操作动作节律失调,动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表现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把油门当刹车使用等,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

3、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随着疲劳的产生,驾驶人的思维能力明显降低,注意力涣散,注意范围缩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有时忘记操作规程,并经常丢失重要的交通信息,甚至走错路线。

4、判断和驾驶错误增多。产生疲劳以后,驾驶人的判断和驾驶失误都远比平时增多。主要表现为对道路的通畅情况、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处理方法考虑不周等。驾驶错误多表现为掌握方向盘、刹车、换档不当等行为。严重疲劳者甚至发生手臂发抖、肌肉痉挛、动作失调,驾驶员甚至进入睡眠状态,发生事故就再所难免。

疲劳驾驶如何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2款规定: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第7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等规定,疲劳驾驶处罚款150-200元。连续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处20-200元罚款,记6分。

回答2:

如果不是同时段同地点开的处罚,那么要罚两次,建议到交警支队核实

回答3:

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者长时间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开车,疲劳驾驶是引起种种车祸的隐患。对于过度疲劳驾驶车辆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授权各省、市、自治区在200元以下罚款幅度自行制定罚则。对驾驶公路客运车辆或者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有过度疲劳驾驶行为的,公安部统一规定一次记6分。其他机动车驾驶人有此行为的,只罚款,不记分。
疲劳驾驶具体怎么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在日常行车中,疲劳驾驶一般是指驾驶员每天驾驶超过8小时 ,或者连续驾车4小时没有停车休息超过20分钟的。这种情况下驾车上路,容易导致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上的交通情况,易引发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疲劳驾驶处罚具体规定:
对于疲劳驾驶,对于社会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司机为了多赚钱,长时间的开车上路,导致疲劳驾驶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一次扣12分;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一次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