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在儿童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伴,也就是年龄相仿、语言等发展相近的人。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与同伴的良好交往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心理学上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英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饲养了一些只有母亲生活在一起、剥夺了同伴交往机会的恒河猴,结果发现,这些只有母亲的猴子形成了异常的社会行为模式。当他们与同龄猴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回避;当他们不得不接近同伴时,则表现出了很强的攻击性,而且这种反社会倾向一直持续到成年。
后来,哈洛及其同事将恒河猴与其母亲分开抚养,但一直和同伴待在一起。他们发现,这些只有同伴的猴子相互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依恋。
这个事例说明了同伴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同伴关系在某种意义是弥补了他们丧失父母之痛,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成长。
所以,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这个过程使的儿童能够产生归属感。
如果这时候儿童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便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些都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着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
这一切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与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铁面无私的。
同伴对儿童的影响,主要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的机制实现的。同伴榜样在改变儿童行为和态度中具有很大潜力。儿童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
3、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儿童常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不便或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他们或许相互交流、或许有着自己的思考。
在同伴集体中,当发生规范冲突时,儿童会考虑到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团队规范,会表现出从众行为。
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规范框架。
4、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当儿童面临陌生或恐怖情景时,同伴(一个好朋友)在场可以起到与父母同样的作用,即解除紧张和压抑。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阶段
通常来看,儿童同伴关系发展大致有几个阶段:
※在婴儿期,因为家人的照顾,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这个时期的孩子社会交往非常有限。
※进入幼儿园,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他们不再把成人作为唯一的依靠对象。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与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
※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这个时期的友谊还很不稳定,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关系。
※4~9岁,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6~1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这一段时期的友谊具有稳定性,但是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爸爸妈妈们可根据孩子处于哪个阶段,有针对性的找到一些帮孩子建立伙伴关系的方法。
发展良好伙伴关系的几点建议
首先,学会把孩子的爱埋在心里,不溺爱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特殊的一员,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自己更应该尊敬长辈、孝敬长辈。
其次,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教育孩子懂得在交往中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其实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基础。
第三、让孩子学会分享。要让孩子明白,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好玩的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第四、让孩子学会宽容。告诉孩子别计较别人的无意冒犯。另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全面地评价别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别老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否则是很难与朋友友好相处的。
当然,对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同伴交往中,产生冲突在所难免,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因为怕孩子间有冲突、被打伤而让孩子远离伙伴,这样的方法并不可取。
幼儿自然是不懂得怎样为人处世,怎样交朋友,全靠家长的引导,想要交朋友,有自己的好伙伴,家长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首先,我们需要帮孩子做好个人卫生,穿着干净得体,好像大人一样,谁都喜欢体面的人,如果小孩子邋里邋遢,鼻涕眼泪糊的到处都是,别人看着就怕了,他们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不讲卫生的宝宝在一起玩,脏不说,养成不好的习惯,朋友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我们也都喜欢注意细节的小朋友,其次,平时在家就要引导孩子懂得分享,家长以身作则,有什么好吃的,先给家里的长辈,懂礼貌的孩子是可爱的孩子,关键是孩子不吝啬,革命友谊就是建立在你对我好,我对你好的基础上,如果玩具也不舍得给小朋友玩一下,好吃的自己吃独食,是交不到朋友的,第三,家长要帮孩子建立朋友圈,对周围的小孩耐心,有爱心,她们很懂得看人脸色的,你对他们友善,她们也愿意和你的孩子交朋友,第四,礼貌很关键,平时带宝宝出门,见到人要热情大方打招呼,混个脸熟,慢慢才能交朋友,第六,自己平时要教孩子不能打人,教他们处理自己的情绪,没有人愿意和喜欢打人的孩子,这是大忌,第七,到别人家里要有规矩,不能乱翻东西,不能大声吵闹,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想玩什么要用礼貌用语,有涵养,有家教的孩子肯定是受欢迎的…全靠平时的谆谆教诲,小孩子的社交其实和大人一样!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和技能。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可以运用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幼儿就必须有东西玩,有东西吃,都需要分享,这是相互彼此信任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然后彼此有相互的沟通,只有这样关系才会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