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就是由野生动物将病体传播到人的,是人畜共患的病。很多野生啮齿类动物,如黄鼠、旱獭带有鼠疫杆菌,经鼠蚤叮咬传播可造成鼠间鼠疫,此时并不威胁人类。当鼠间鼠疫蔓延到家鼠,家鼠大批死亡后,鼠蚤离开死鼠另找宿主。此时人如被叮咬,就会感染鼠疫,这就是有名的鼠—蚤—人传播,是人鼠疫的主要感染途径。另外,肺鼠疫可通过呼吸道排菌,借飞沫以人—人的方式传播鼠疫,这种传播易造成大流行。直接接触患者的痰和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吸入污染了鼠疫菌的尘土,吃未煮熟的病兽肉,也可感染鼠疫,但被病兽咬伤而感染鼠疫的很少见。人感染鼠疫杆菌后平均潜伏3~5天发病,预防接种后感染可9~12天发病。
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有相似的毒血症状及出血现象,但轻重不一,主要是毒素进入血液造成。表现为起病急,发烧达39℃~40℃,伴寒战、畏寒、疲乏、头晕、头痛及全身剧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皮肤、黏膜充血、出血、内脏器官也有出血、坏死,有的可出现咯血、吐血、便血、肝脾肿大、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休克,重者几小时至几天死亡。
鼠疫是鼠疫杆菌通过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