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用类科目
费用类账户应当转入本年利润,期末无余额,以便于计算净利润。这是会计期末结转工作的重头戏。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所得税费用(等)
2、收益类科目
会计期末,收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3、本年利润科目
在年度终了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完毕,“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如果为净亏损,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相反。
盈利时: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亏损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属于所有者权益科目,盈利会导致老板、股东(所有者)可以分配的东西增加了,所有者权益科目增加会在贷方,只要记住这一点,相应在对方填充本年利润,即可记住这个分录。
4、利润分配科目
在年度终了,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提取盈余公积、发放红利等分配后,需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应付股利—XX股东(小企业会计准则叫应付利润,下同)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结转至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5、资产类账户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科目
期末结账后没有余额的账户有:
1、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资产类账户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所有者权益类中的“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无余额。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成本类中的“制造费用”账户。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期末结账后没有余额的账户有:
1、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2、资产类账户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所有者权益类中的“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无余额。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成本类中的“制造费用”账户。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固定资产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