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翻译:
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让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关爱他们就是了。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他们的利益;人为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他们的生产事业;对一般犯罪行为妄加重罚,就是杀害他们;实行横征暴敛,就是掠夺他们;过度的徭役伤害(罢:通疲)民力,就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劳民又扰民,就会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让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人民失去他们的生计,是害了他们,农耕没有按照节令进行,就不会有好收成。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处死,征收重税,就剥夺他们。徭役太多人民疲乏困窘,痛苦不堪。总是滋扰人民生活,他们就会愤怒反抗。所以作为国家的掌权者对待民众,应当像父母爱护孩子,兄长善待弟弟,听说他们生活窘迫会为其难过,看到他们劳苦会为之痛心”
后半部分是自己翻译的,自认为还通顺。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找··地方住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夭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口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拍清楚点,看得眼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