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内战指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英国社会广大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
英国内战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第一次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接近17世纪中叶时,英格兰正处于按资本主义方式迅速改组经济的时期。但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由于这一冲突,到40年代初革命形势已在英格兰逐渐形成,但这一形势被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一世的反人民的反动政策所激化。
为了给宫廷和耗费巨大的战争筹措经费,国王被迫于1640年召开已中断11年的国会,要求拨款。反对派代表占多数的新国会1年之间就废除了推行专制制度的所有主要工具,废黜国王,实际上把全部国家政权集中到自己手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立宪时期开始了。
但是,当事件转向剥夺封建贵族的权力和特权时,引起了他们不满。他们因而以武力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42年8月22日对国会宣战。1642年1月从首都逃到北部的国王成了反革命势力的首领。
在第一次内战过程中,整个英格兰分成两个军事营垒,经济落后的北部和西部的封建贵族反对得到以伦敦为首的经济发达的南部和东部支持的国会。雇佣兵占多数的国王军计有3、4万人,但能派出作战的不过1.2万人,因其基本力量是要塞和城堡的卫戍部队。国会军由民兵和某些将军出钱雇的雇佣兵组成。由长枪兵和火枪兵组成的步兵是双方军队的基础。
军队组织以团为单位,其战斗队形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编成。战局的胜败通常取决于大量密集的步兵和骑兵所实施的突击。
第一次内战是以国会军受挫开始的,其部队遭到多次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会军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和其他长老派的将军们的战略是消极的,他们害怕革命深入,谋求同国王妥协。
军事上的失利引起国会中以独立派为首的反对派的不满。反对派要求按革命方式改组军队并清除战斗士气低落的雇佣兵。在反对派的压力下,长老派的国会议员被迫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
在马斯顿荒原附近的交战中国会军击溃了国王军。克伦威尔的骑兵对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对敌翼侧的突击决定了战局的结果。这次战役是第一次内战的转折点。
但是,忠于自己政策的长老派议员们停止了积极的战斗行动,致使王党得以迅速从溃败中恢复元气,继续战争。这种状况使国会中两个主要派别之间的政治斗争急剧尖锐化。1644年12月,克伦威尔以国会成员和独立派首领的身份要求彻底改革军队。
这一改革于1645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完成,组建了一支与前不同的、纪律严明、战斗素质高的2.2万人的新军,其中一半是骑兵。
因此,国会军的机动性和突击力量大大增强。军事改革促进了军队民主化,下层群众出身的人担任了军官职务。锅炉工福克斯、马车夫普莱德、鞋靴工胡逊、帆缆手列因斯博罗及其他人都表现出自己是有才干的军事长官。克伦威尔实行“自抑法”。
根据此法,全部国会成员退出军队,埃塞克斯伯爵和其他长老派将军们也被撤职。新任总司令为费尔伐克斯将军,克伦威尔被委派担任他的副职和骑兵总指挥。新统帅部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部队军事训练上,训练中广泛运用30年战争的先进经验。
在奈斯比附近的战役中克伦威尔的骑兵再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王军被击溃,实际上很快就覆没了。
此后,国会军攻占了王党占据的许多要塞。查理二世逃到苏格兰,1647年2月被送交国会。但被俘的国王得以逃出,并与苏格兰订立同盟,重新与国会开战。
第二次内战在普雷斯顿附近的交战中反革命力量被克伦威尔彻底击溃,国王再次被俘。独立派军队占领了伦敦。长老派议员被逐出国会。
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一世被交付法庭审判,于1649年1月30日作为“叛徒和暴君”被处死。1649年5月19日,英格兰宣布成立以独立派为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共和国的成立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更富,与此同时,却未能满足为共和国的成立而战斗过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人民对革命结果的不满表现为公开反对现行制度。平均派领导了这场斗争。但平均派在国内和军内的活动均被残酷压制下去。独立派的对外政策同样是对英格兰统治下的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进行镇压。
1649~1650年,为镇压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解放起义,克伦威尔领导了对爱尔兰的征讨。英格兰共和国还残酷镇压了苏格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于1652年将其并入英格兰。
在内战中,人民革命军同为他人利益而战并按过时的战术公式行动的王党分子的封建雇佣军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军事学术水平。但后来国会军变成英格兰资产阶级的驯服工具。
英国内战(英文:-{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文:-{Puritan Revolution}-),马克思主义史观称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是一场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的革命。他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一般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背景
16世纪开始,英国出现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与当时的保守势力产生冲突,因而到了1560年代英国出现清教运动,抨击教会。到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时期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1628年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次年查理一世将议会解散,以后11年未再召集议会。
1630年代末发生了苏格兰人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1640年4月13日召开新的国会。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的抵制,他们要求进一步限制王权,给予发展工商业的自由。但遭查理一世拒绝,于是于5月5日又解散了议会。史称短期议会。
随着苏格兰起义军又大举进攻,查理一世被迫于11月3日重开议会,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20日,史称长期议会。一般把这个议会的召开视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内战
长期议会召开后,议会处死了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温特沃思;通过《三年法令》,规定议会应定期召集,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将其解散;废除了星室法庭。经过多次的斗争,查理一世无计可施,于1642年1月离开伦敦到英国北部约克郡。8月间在诺丁汉升起王家军旗,宣布讨伐国会,挑起了内战。
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军队战胜了国王的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646年6月又攻克国王的大本营牛津。第一次内战以议会的胜利而结束,国王也成了议会的阶下囚。
第二次内战
1648年春,南威尔士、肯特、埃赛克斯等地王党暴动,并与苏格兰军队同盟,发动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在8月的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苏格兰军队,并将苏格兰并入英国,第二次内战结束。
内战结束后,1648年12月军队第二次开进伦敦,占领了议会,将长老会派议员清洗出去,余下议员约200余人。此后,长期议会就称为残余议会。这个议会设立审判查理一世的最高法庭。1649年1月30日,最高法庭判决“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查理一世被当众处决。随后,议会又先后通过取消上院和废除君主制的决议。5月19日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
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解散了残余的长期议会,另组小议会(贝尔邦议会)。因其中部分激进的议员不断提出改革要求,小议会又被迫解散 。接着克伦威尔于1653年12月16日被宣布为护国主,共和制被推翻,建立了护国公制(护国政体)。
王朝复辟
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此后,在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驻扎在苏格兰的蒙克将军率军回到伦敦,并与亡命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达成复辟协议。1660年4月4日查理-{发}-表《布雷达宣言》 ,表示宣言发布后40天之内向国王表示效忠的一切革命参加者,可予宽大赦免。1660年5月查理回到伦敦登位,即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其弟詹姆斯继位,即詹姆斯二世。
168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光荣革命,废黜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来,尊为英国女王及国王,即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君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