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语系包含了四百多种语言,其中包括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威尔士语、希腊语、印地语、伊朗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波罗地语等。
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从15世纪开始,随着欧洲殖民势力不断扩张,一些欧洲语言陆续传到世界其他许多地区,这是印欧语系分布如此之广的直接原因。
今天,以某一种印欧语系语言为自己母语的人,加在一起有15亿以上。需要指出的是,欧洲的巴斯克语、匈牙利语、拉普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苏联的少数几种阿尔泰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土耳其语、马耳他语,以及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德拉维达)诸语言虽然也分布于欧洲或印度,但均不属印欧语系。
扩展资料:
一、语言特点
梵语和立陶宛语及拉脱维亚语的古口语方言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些语言共同的假想祖先称作原始印欧语。
关于这个语言的起始地(Urheimat),今日的学者同意两种说法:一是黑海和里海北方的干草原(见库尔干),二是安那托利亚。支持库尔干假说的将这种语言的时间推算在公元前约4000年左右;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的将时间要再往前推好几千年(见印度-赫梯语)
印欧语系各语言原来都是屈折语,原始的印欧语的名词有3个性,3个数和8个格的变化(例如俄语这个特点保存得比较完好);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另外,印欧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
但是许多语言,例如英语形态已经简化,向分析语转化。
二、一般特征
这个动词有两个基本意义。在不太显著的语境中它是简单的系词(“I'm tired”;“That's a shame!”),这个功能在非印欧语言可能表达得非常不同。在更显著的语境中它表达存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在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不总是容易划出的。
此外,很多印欧语言使用这个动词作为辅助来形成复合(迂回)时态(“I'm working”; “I was bitten”)。其他功能随语言而各异。例如,尽管在基本意义上“to be”是静态动词,英语在固定搭配中把它作为动态动词使用(“You are being very annoying”)。
系词在很多印欧语言中都是不规则动词。这部分的因为它比其他动词更经常使用,部分的因为原始印欧语提供了适合这个功能的多于一个动词,这导致了后代语言以不同的方式趋向于形成异干动词范例。本文描述从一系列词根发展出不规则形式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有:英语、法语、俄语、印度洋、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
印欧语系主要语族:
日耳曼语族:┌东日耳曼语支:哥特语
├北日耳曼语支:瑞典语、丹麦语、冰岛语、挪威语
└西日耳曼语支:高地德语、低地德语、英语、弗里西亚语、荷兰语、弗兰芒语
凯尔特语族:爱尔兰语、布列塔尼语、盖尔语、威尔士语
希腊语族:希腊语
拉丁语族:拉丁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
波罗的语族: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
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语、斯洛文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
印度语族:梵语、巴利语、印地语
伊朗语族:波斯语、阿富汗语
阿尔巴尼亚语族: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
吐火罗语族:吐火罗语
赫梯语族:赫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