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坚毅的格言。
2.懂得毅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情感:
1.崇敬有毅力的人。
2.愿意做一个有毅力的人。
行为:
1.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战胜自己的惰性,磨练自己的毅力。
2.学习和做事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这一课与下两课同属一个单元。设置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因而在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上课听讲精神不集中;想改正缺点,却又管不住自己,等等。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促使他们进步的重要一环,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有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分三个板块。
1.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用讨论问题的方法引入课文的学习。三年级有《做事有始有终》一课,让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很有好处。这为学生巩固已有的道德知识和学习新课,深化对该观点的认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2.第二个板块是课文,分为三部分。
3.第三个板块是练习。
教学建议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为什么做事要有毅力,教师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告诉学生有毅力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做到有毅力,因为懂得做事要有毅力容易,而要做到有毅力,那就比较难了。同时,该课的教育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因为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给学生一些行为上的指导。
2.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四点:一是知道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有毅力;二是懂得什么是毅力;三是明白怎样去培养毅力,即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主动锻炼,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3.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列举自己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里学过的事例和自己熟悉的其他事例,来认识培养毅力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有毅力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有关坚毅的格言。
2.懂得毅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情感:
1.崇敬坚韧不拔的人。
2.愿意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行为:
1.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战胜自己的惰性,磨炼自己的毅力。
2.学习和做事不怕困难,能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幻灯片打出图一,图意是:一个老大娘手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的情景。图二是老大娘拿着磨好的针,满脸笑容。
师: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只安功夫深,铁杆磨成外。)
师:这“功夫深”指的是做事应当怎样?(有毅力。)
师:为什么做事要有毅力?怎样才能做到做事有毅力?学了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这些道理。
板书课题:有毅力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的问题:
1.《国榷》是谁写的?这是一部什么书?(我国清代历史学家谈迁写的,反映明代历史的书。)
2.谈迁开始写《国榷》时遇到哪些困难?(家境贫寒,藏书有限。)
3.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东奔西走,到处借阅和抄录资料。)
4.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这部书的?(对明代一百多位历史学家的史籍进行考证、分析、研究,经过六次改写和补充,才完成《国榷》一书的。)
5.《国榷》一书写完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花费了二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被盗走了。)
6.碰到这个打击,谈迁开始是怎样的心情?(肝胆欲裂,大哭一场。)
7.人们都认为谈迁会怎么样?(从此一蹶不振。)
8.但谈迁是怎么想的?(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再写,一定要写成这部书。)
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谈迁做事怎么样?(有坚强的意志力。)
创业 做家务 上班(不喜欢的工作)and so on...
普通人的事出不了名
从家人和朋友那儿访访吧, 然后润色一番即可.
比如让一个早上从来不早起的人连续一个月每天八点半起床.这就是毅力的锻炼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