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淡水鱼最好养值

2024-12-25 23:07: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给你推荐几个吧 呵呵四川白甲鱼
分类与分布:四川白甲鱼(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腹部圆,背鳍起点为体的最高点。头短;吻圆钝,稍隆起,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口宽,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前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2/3。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背鳍外缘成凹形。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黄,背鳍上有黑色斑纹,尾鳍下叶鲜红,其它各鳍亦略带红色。

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乱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体上刮取食物;食物以着生藻类及沉积的腐植物质为主,通常个体大的产卵期要早些。亲鱼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进行孵化。生殖期间雄鱼吻部、胸鳍、臀鳍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鳍及臀鳍呈鲜红色;雌鱼吻部珠星不明显。

经济价值:四川白甲鱼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可以驯化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在水库中加以繁殖更是优良品种。

雅 鱼 一、 生活习性
  雅鱼(齐口裂腹鱼等)喜栖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地质的冷水溪流中。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低于8℃或高于24℃,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6℃,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机体衰弱而死亡。雅鱼为喜高氧鱼类。养殖雅鱼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4mg/L时,雅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2.8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2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雅鱼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5mg/L,雅鱼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7mg/L,雅鱼生长最快。雅鱼可生存于PH值为5.5--8.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

二、 雅鱼的苗种培育  (一)鱼苗水花的培训刚孵出的仔鱼体色很淡,此时仔鱼怕见光,喜集于水流较弱,光线较暗的池底;水流不足容易引起窒息死亡。为此,池底要保持干净,并适当加大水流。每万尾鱼苗注水量保持在1升/分钟左右。仔鱼池面积一般5-10㎡米,放养密度约500尾/㎡。根据鱼苗期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要给以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刚开始投喂时,由于鱼苗还没有摄食人工饲料的习惯,应把饲料撒到每个角落,也只能多用一些饲料。最初可以将煮熟的蛋黄调成浆水,滴到鱼池上游和有鱼的水面,让鱼苗碰上蛋黄颗粒,即可吞食。鱼苗能小片集中争食了,就可以把饲料滴到鱼苗集中的地方,也可用纱布挤出煮熟的蛋黄,呈细颗粒状滴于水中,以后蛋清也可以一起用。为了确保营养完全,还可以用轮虫和切碎的水丘蚓等投喂,或抹在细铁丝上,挂在池中,让鱼苗自己慢慢地摄食。以后在糊状饲料中加入生鸡蛋,小麦粉,煮熟后,在铁丝网上擦成小颗粒状,每天投喂6-7次。鱼苗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成长很快,出现黑色花斑点。  (二)鱼种培育 1、饲料:雅鱼的配合饲料营养要求和鲟鱼相似。雅鱼的日给饲料率为鱼体重的2-8%。 2、苗种筛选:雅鱼长势不均是普遍现象,当鱼苗长到2克体重时需进行一次筛选,按不同规格分池饲养,以提高鱼苗、鱼种的成活率和加速生长。 3、经常清污:雅鱼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含氧量高的水体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投喂的饲料和鱼排泄的废物不断增多,尽管流水可冲走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积存在静水底层。这些剩饵和排泄物不仅污染水质,消耗氧气,而且传播鱼病,对鱼苗鱼种培育极为不利,必须及时排除。  (三)池塘养殖(1)养殖池塘的条件与要求,池塘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水排水方便,水深在1.0-1.5M为适宜,水质清澈、溶氧不得低于6.5mg/L,水温不高于23度。(2)放养前的准备,对池塘进行整修消毒、灌注新水。(3)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一般规格为尾重10g。放养密度为5000尾/亩。(4)养成期管理,经常巡视鱼塘严格控制水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饲料主要有水丘蚓和配合饲料两类,控制每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5﹪投喂。一般每天投喂3-5次;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注意池水的排注,水位要保持1.5M左右,每日水体交换量为20﹪注意鱼池卫生和病害防治,及时清理池边及池内杂草,大型藻类及饲料残渣,定期投喂药物防病,发现有病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四)网箱养殖(1)放养的规格和密度。雅鱼网箱养殖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苗种上网箱的中间培育阶段;二是养成阶段。苗种中间培育阶段的放养规格最好为体长3厘米,放养密度为1000尾/立方米,在养成阶段体长10厘米规格的鱼种放养的密度50尾/立方米。(2)网箱的日常管理。安全检查,严防逃鱼,在网箱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网箱的安全;保证不逃鱼,做好饲养记录,内容包括鱼体的活动与摄食情况,水温测定、死亡情况、天气变化情况、鱼体生长情况(每10-15天测量一次)、网箱破坏情况及修复情况。

胭 脂 鱼 胭脂鱼(又名黄排)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体色好看,是世界上珍稀鱼类之一,体型大、肉厚、味鲜美,渔民常说“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象样”。江河捕到的最大个体30多千克。
(一)生物学特征
胭脂鱼体侧扁,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处为身体最高点,头腹面和胸腹部平坦,整个身体外形略呈三角形。头短小、锥形,头背缘隆起呈弧形。吻钝圆,微凸出,吻皮向前向下延伸。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其位置与腹面平行。唇很厚,富肉质,上唇与吻皮形成一条深沟,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招,无触须,眼稍小,位于头侧中轴上方,稍向外突出。背鳍较高,胸鳍较长,后伸可达或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较长,后仰不及肛门,臀鳍长,后伸可达或超过尾鳍基部。尾鳍叉形,分叉较浅。鳞片较大,侧体完全、平直,从鳃孔上角直达尾柄中轴,生活时身体颜色随个体发育阶段和栖息的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幼鱼阶段身体呈灰褐色,身体两侧有3条黑色宽横纹,第一条由头后通过胸鳍基部在腹部与另一侧的黑横纹相连;第二条从背臀起点到腹鳍起点通过腹部与另一侧黑横纹相连;第三条以臀鳍起点斜上方直到尾鳍基部。除尾鳍外,鱼鳍均为浅红色,其上布有大小不等的深黑色斑点,尾鳍上叶灰白色,下叶黑灰色,内缘灰白色。性成熟个体,身体为黄褐色、粉红色或青紫色.成鱼体侧从吻端直达基部有一条宽阔的猩红色的纵条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的颜色暗淡,因而渔民对不同体色的个体称为黄排、血排、粉排和青躺等。
胭脂鱼性成熟年龄为5——6龄,体重6——10千克的可怀卵7万——15万粒。生殖期在3——4月,性成熟亲鱼多溯水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阳江,产卵粘附在砾石或乱石滩上。受精卵粘性黄色,直径约为2——2.5毫米,经7——10天可孵出鱼苗,主要摄食浮游生物,2厘米以上主要投喂浮游动物。

(二)人工繁殖
l、亲鱼选择及鉴别。经人工在池塘以蚯蚓为主要饲料蓄养的性成熟亲鱼,在生殖季节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气温16——21℃为繁殖季节,雌雄亲鱼的鉴别方法是:性成熟亲鱼的雌鱼追星较小,肉眼能看到灰白色的小点,手摸追星光滑。而雄鱼追星呈白色,如芝麻大小,手摸有刺手感觉,显得粗糙,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流出,但这种方法在催产早期即亲鱼成熟度不够时,以及退化期不大适用,容易混淆。用于催产的雌鱼应选择追星多,分布面宽,婚姻色鲜艳,前后腹膨大、柔软,生殖孔充血肿大的为好。雄鱼以色白稀薄能流动,遇水易散开的为好。
2、催产方法。催产中先后使用H℃G、鲤鲫垂体、LRH—A等催情药物。在使用时,以微量和适当增长诱导时间,分次注射(2针),分次混合使用药物的方法较好,单用H℃G催产,效果很差。雌鱼每千克体重用量为鲤鲫垂体15——20粒,LRH—A 30——50毫克,H℃G 600—900国际单位。雄鱼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每千克体重一次注射鲤鲫垂体3粒加 LRH—A 10毫克。雄鱼精液量少.也可在雌鱼注射第一针时每千克体重增加注射LRH—AZ—3毫克。催产药物的剂量分配是,第一针鲤鲫垂体和LRH—A用全量的1/3,第二针2/3。
胭脂鱼催产后药物效应时间较长,一般距末针24小时以上水温低效应时间长,反之则短些。
3、人工受精时间的掌握。胭脂鱼不能一次排出全部卵粒,一次排卵后间隔几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排卵。视水温情况分2—6次才能排空。
在水温13.5——20℃时,受精时间第一次应掌握在距末针24—27小时。以后每次采卵间距可掌握在6——10小时之间。过短,排卵量不多,且易增加亲鱼受伤机会;过长,卵粒离巢时间太久,有过熟可能。
4、孵化。孵化方法采用流水孵化和静水网箱孵化法。流水孵化没有静水网箱孵化效果好。
孵化中要注意防止水霉菌和剑水蚤对稚鱼的危害,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每距2小时应搅动箱内卵粒,防止卵粒堆积过久,窒息死亡。
刚出膜稚鱼体细长、透明,卵黄囊细长微带黄色。体长约11毫米。稚鱼大多数时间静卧底部,有时摇动身体作侧向游动,暂养6——7天后,即进人混合营养阶段,此时卵黄尚未完全吸收,可投喂蛋黄,再暂养二三天后即可下饲养池培育。
(三)饲养管理
胭脂鱼的鱼苗、鱼种、成鱼养殖与其他吃食性鱼类相似。由于胭脂鱼喜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水体中,要求较高的溶氧。因此对于水质的管理要特别加强,做到隔1——2天换注新水一次,胭脂鱼为中下层鱼类,性活泼,行动敏捷,人工饲养条件下需保持四周环境安静。其食物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摇蚊幼虫、蟀游目、精蜒等水生昆虫,也食小型软体动物,如螺、现类,还吸食附着在石砾上的藻类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量摄食蚯蚓,每天投喂2——3次。性成熟前生长速度快,可在水库湖泊中生长,池塘中生长较差,日常管理注意血病的防治。

乌 鳢 乌鳢俗名乌鱼、黑鱼,肉味鲜美,为淡水鱼名优品种,对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它能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短时间离水也不会死亡,能在多种水域中生存,适宜高密度养殖.乌鳢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野杂鱼、虾为食.人工养殖饲料来源广,池塘主养乌鳢,亩产商品鱼可达1000kg以上,亩利润8000~10000元。一、乌鳢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体黑色、圆鳞,上有许多斑点很像蝮蛇花纹,头如蛇头,头两边鳃弧上部有“鳃上器”,有呼吸空气的本能,口裂大,捕食方便。
(二)生活习性 乌鳢属底栖鱼类,喜居水草丛生的静水或微流水水域;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环境中生存。水中缺氧,它可以依靠鳃上器在空气中呼吸。即使没有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就可以存活1周以上。乌鳢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跃出水面1.5米以上,6.6~10厘米的鱼种能跃离水面0.3米以上。因此在池中饲养要注意防逃。
(三)食性 乌鳢为凶猛鱼类,纯肉食性且贪食,在食物缺乏时有残食同类的现象。食物的组成随个体的增大而改变。30毫米以下的幼鱼以浮游甲壳类、桡足类、枝角类及水生昆虫为食。80毫米以下幼鱼以昆虫、小鱼虾类为食。成鱼阶段主要以银鲫、刺鳅、蛙类为食。成鱼生殖期停食,处于蛰居状态。
(四)生长与生殖 乌鳢生长迅速,当年孵化的幼鱼到秋季平均可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5龄鱼可达5千克左右。在水温20℃时,乌鳢生长最快。黑龙江乌鳢3年性成熟,成熟亲鱼的怀卵量与亲鱼的大小有关,全长52厘米的亲鱼怀卵量3.6万粒,全长35厘米的亲鱼怀卵量为1万粒左右。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6月末。产卵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亲鱼能在水草中用牙拔草营筑环形鱼巢,产卵受精后亲鱼潜伏在鱼巢下守护。卵为浮性,卵膜薄而透明,当水温26℃时,36小时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全长3.8~4.3毫米,侧卧漂浮于水面下,运动微弱,6毫米时卵黄油球位置变换,鱼苗呈仰卧状态,9毫米的鱼苗开始摄食。乌鳢有护卵和仔鱼的习性,从卵产出时起至幼鱼达10毫米这一阶段,雌雄鱼潜伏其旁守护,防止蛙、鱼类袭击其卵和幼鱼。10毫米时,亲鱼停止对仔鱼的保护。

二、乌鳢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的鉴别
在繁殖季节,雌鱼的腹部稍膨大、松软,生殖孔突出,腹部和腹鳍条呈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生殖孔微凹,腹部和腹鳍条呈蓝黑色,胸部有很多斑点。(左图为雌鱼,右图为雄鱼,下表为雌鱼与雄鱼的具体区别点)
  雌 鱼 雄 鱼 体形腹部膨大突出,圆滑松软腹部较小,肥软体色胸部鳞片白嫩色,亦有的个体呈微黄色,腹部无黑斑,体色较淡 胸腹部有较多的灰黑色,蓝黑色花纹,体色较深,充分成熟时体测呈现出暗紫红色 鳍条 背鳍上斑点较大、模糊、排列不规则,呈半透明淡黄色;腹鳍淡黄白色,灰白色;尾鳍上有两条黑色斑纹 背鳍上的圆点较多,自上而下排列整齐,腹鳍有黑色的条纹;尾鳍上有三条以上的黑斑蚊 生殖孔大而突出,圆形,椭圆形,粉红色,充分成熟时鲜红色,生殖孔突出 狭小而微凹,呈三角形,充分成熟时呈微红色,红色圈较小(二)亲鱼的培育 乌鳢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率通常只有40%~50%。所以在大规模生产鱼种时,必须专塘培育。在繁殖期前2~3个月,选择雌鱼体重1000~1500克,雄鱼1500~2000克,体质健壮、个体均匀、性腺发育好的3龄左右的乌鳢作亲鱼。采取驯化投饵,强化培育,分塘饲养的方法,以鲜活小鱼虾、畜禽下脚料为动物性饲料,辅助少量植物性饲料,适当注水和排水,以确保亲鱼性腺的正常发育。使用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乌鳢催产。雌鱼500克体重用鲤脑垂体2.5~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200个国际单位,雄鱼减半。采取两次胸腔注射法,第一次上午8时左右,注射总剂量的l/3,间隔12小时,注射第二针,注射总剂量的2/3。催产后将雌雄鱼配对放人产卵池。当水温23~30℃时,17~18小时即能产卵受精。孵化受精卵黄色、圆形,相互连成片状上浮于水面,可捞出集中于孵化池中或在塑料大盆中。孵化水泥池的规格为10米X5米X0.7米,1次可放受精卵50万粒,池上应搭栅,避免阳光直射。孵化期间应尽量保持水温恒定,水温20~22℃,孵化需45~48小时;水温26℃时,孵化需36小时。60厘米直径的塑料大盆可放受精卵5000~8000粒。盆应放在室内,加水15厘米深,要控制水温、水量和光照。

三、乌鳢的苗种培育
(一)鱼苗的培育
刚孵化的鱼苗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待卵黄囊吸收后,每天喂两次蛋黄,并投喂一定量的小型浮游动物。2天后即可转入育苗池进行培育。
1.育苗池 面积60~100平方米,水深60厘米。育苗池要提前2周用生石灰清塘。注水后,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100千克,培养浮游动物。鱼苗下塘前两天全池泼洒豆浆。
2.鱼苗下塘 按每平方米投放仔鱼0.5万尾。开始可投喂人工捕获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尔后靠池内人工施肥、泼洒豆浆培育浮游动物。1周后,在池内放人一定量的麦穗鱼、卿鱼等性成熟的鱼类,靠其自然产卵
繁殖鱼苗作饵料鱼。乌鳢鱼苗生长快,驯化过程中,投喂部分野杂鱼和人工合成饲料。鱼苗到了3厘米左右即可分池塘培育鱼种。此阶段需20天左右。
(二)鱼种培育
1.鱼种池清塘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常规清塘消毒,并培育好浮游动物。
2.放养密度 每0.067公顷放养6万~7万尾。
3.投喂 驯化投饵,投部分野杂鱼虾和人工配合饲料。体长3厘米乌鳢500~600尾每天需500克切碎的虾,以后每 5天增加250克。
4.加强饲料管理 一是鱼苗入池要在清晨上风头处。二是鱼苗必须肥水下塘,以免鱼苗集群窒息死亡。闷热天晚上要及时疏散鱼苗,防止集群。三是经半个月饲养,如发现鱼苗规格不齐,要分池,以仿大鱼吃小鱼。四是鱼种培育过程中必须调节好水质。水泥池1~2天换1次水,土池7-10天注1次水,每次注20~30厘米。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浓度为10~20ppm。生物调节水质是按每0.067公顷放鲢鱼寸片500尾,用以摄食浮游植物,控制水质过肥。乌鳢鱼苗经过2个月的培育,体长可达8~13厘米,即可作为鱼种放入成鱼池养殖。

四、乌鳢的成鱼养殖
(一)混 养
1. 与鲢、鳙、草等家鱼混养 乌鳢规格要比其他鱼小一半以上。放养时间比主体鱼晚一些;放养量不宜过大,4~4.5厘米的乌鳢每0.067公顷放30~50尾。日常管理以主养鱼为主,不需为乌鳢投饵,秋季出池每0.067公顷可获体重约0.5千克的乌鳢20千克左右。
2.与罗非鱼混养 池壁上部应设有1.5米高的网栏,防鱼跳出。池水深1.5米,水中种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每0.067公顷放10厘米的乌鳢鱼种600尾,饲养过程中分选两次,保持规格一致。池中的罗非鱼,用网圈养在一起,其幼鱼可穿出网外,供乌鳢食用,最终每0.067公顷放养密度150尾左右,产乌鳢100千克以上。
3.与草、鲢亲鱼套养 在草、鲢亲鱼池套养乌鳢,用乌鳢吃掉亲鱼池中的小鱼虾,避免了投饵的浪费。套养密度为50克/尾的鱼种每0.067公顷放养15尾左右,不需专人投喂,即可迅速长大。出池可获乌鳢10千克左右。
(二)单 养
1.池塘要求 面积0.033~0.1公顷,水深5米。池底为泥质,池堤要高出水面80厘米,以防乌鳢跳跃逃跑。放养前要晒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投施有机肥培育水质。
2.放养规格及密度 一般亩放规格10厘米乌鳢鱼种3000尾,且要求规格整齐、无损伤、体质健壮。即投放3~5厘米的鱼种每0.067公顷1500尾,成活率70%,成鱼规格0.5于克以上,每0.067公顷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
3.水质要求 水源水量充足,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最好微流水。
4.投饵 以投喂鲜活小鱼虾、蝌蚪效果最好,投喂数量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而定。 投饲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饲2-3次,一般上、下午各一次.旺食旺长时傍晚再增喂一次,投饲量以基本吃饱为原则,严格投喂腐败、变质饲料。如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从夏花驯化开始,中途可加喂活鱼虾。人工饵料要求粗蛋白在40%以上,制成颗粒状。投喂人工饵料可置于竹箩里;吊于水中,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5.饲养管理 要大小分档饲养,池中要适当养殖一些水生植物,注意调节水质;及时防治鱼病和防逃工作等。
(1)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坚持早晚巡塘,结合投饲观察和掌握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和池塘水质,要经常加注新水,尤其在高温季节,每天要加换一定量的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并注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定期对鱼池进行消毒预防。  
(2)防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栏栅、池周防逃设施,破损的要及时修补,塘水不宜过满、雷阵雨天气要特别注意乌鳢逃逸。  
(3)分养:饲养前期l-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马鱼捕起分塘养殖,做到同塘养殖的鱼规格一致,以避免塘内乌鳢相互残食。

回答2:

繁殖高的(鲫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