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人是怎么消失的

2024-12-23 13:32: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晚期良渚现“断层”

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70年多年,却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一直头疼不已,因为在史料中,江南地区的晚期良渚文化居然无文字记载。这一曾经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良渚文化“断层现象”,一直成为悬而未决的谜团。

不过,有关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是否消失的问题,我国曾有多位学者作过研究,结果是“消失”与“未消失”两种观点并存。而造成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地区突然神秘失踪的原因,则有海侵、特大洪灾和战争三说。由于这些说法的证据都较单薄,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因此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得到考古界和史学界多数学者的认可。

常州武进区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林志方认为,依据江南地区现有的考古资料,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北阴阳营文化、良渚文化层之上的是“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且绝大部分地区是“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叠压在良渚文化层之上。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江、浙两省的文博工作者已对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古发掘,江南地区最早“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的时代为西周早期。依据“湖熟文化”、“马桥文化”人最早墓葬的时代为西周早期、江南地区古文化层的叠压关系及良渚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的时代,可以证明江南地区夏、商出现了文化断层,进而也证实了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消失的可能。

是否迁徙到江北

本月初,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良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各路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新说。据报道,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认为良渚文化的年代下限,应为距今5300年—4200年左右,而其消亡的真正原因则是由战争和内讧引起的,最终为钱山漾类型所取代。

这次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分析认为,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钱山漾类型及马桥文化遗址分布面广,且文化传承有序,尽管个别遗址见有淤泥层,但其成因复杂,应属局部现象,倘若认为当时曾发生过海侵或特大洪水灾害而导致毁灭性的文化消亡,恐怕有失偏颇。那么,良渚文化的消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会上,林志方则提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论说新突破,他提出,“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从江南地区消失是由于整体迁徙今苏北地区”,此观点一出,各方为之哗然。

林志方认为,首先,“江南地区”西及西南面的临近地区良渚文化层上也存在文化断层。依据考古资料显示,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和含山凌家滩遗址处均有过少许良渚文化人的迁居。薛家岗遗址和含山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层上也存在文化断层,即可排除“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有迁徙这两处的可能。

其次,新沂花厅遗址发现多座良渚文化晚期大墓。1987年和1989年,南京博物院对苏北地区的新沂花厅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遗址的北区清理出10座大墓,其中有8座大墓存在人殉现象,共出土良渚文化玉器378件、含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陶器345件、含有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特征的石器37件。

经过对花厅遗址北区出土的多件良渚文化玉器,出现的人殉现象及社会状况等情况的考古研究,有关专家认为,花厅遗址早期是大汶口文化领地,以后(至北区墓葬时期),北上的发达的良渚文化取代了这里的土著大汶口文化。“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整体的迁徙地必然在今苏北地区,其政治中心就在新沂花厅遗址处。

此外,我省的苏北地区有众多的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这些地区处在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较集中的苏北地区的北面和西面,出土的良渚文化器物较少及年代偏晚,故这些地区的良渚文化人与江南地区晚期良渚文化人的迁徙也无直接关系,而应与迁徙今苏北地区的晚期良渚文化人的再次迁徙有关。

而在“全国良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些专家则认为,“从良渚文化墓葬中见到的随葬石(玉)钺、箭镞等石器分析,依稀透露出当时社会战争频繁的历史信息,有可能是对外征战,加上内部集团矛盾激化、内耗加剧,自然环境恶化而最终走向消亡。”

回答2:

与其它研究人员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良渚文明消失于一场规模巨大的陨击。
我是陨石猎人,一直在用心收集太湖陨石和太湖陨击证据,(现在相关研究专家已经认可了太湖陨击,还在厘清更多细节中,我肯定的告诉大家不用怀疑太湖陨击这一事件了)我也在环太湖查找陨石的过程中尽力还原那场历史上的陨击。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发现太湖陨击与良渚末期的直接关联,大家知道,太湖区域跨越江浙两省的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嘉兴,宜兴,以及上海杭州等地,面积广大, 在这样广大的的一个环太湖区域,除杭州上海外我都观察到陨击与良渚末期的关联。(截止目前我还没有去杭州上海做相应观察)。

长话短说,我查看了跨太湖的6个以上良渚原考古点, 专家在哪里发现良渚器物或墓葬,我就去该点或附近去观察相应的关联现象及证据。结果都发现直接关联,无一例外, 加上我自己在收集陨石过程中的地层发现,虽然不是考古点,但是现象与那些考古点完全一致!
在大约4300年前左右的土层中,普遍存在陨石或陨击相关物,陨击物粘连着良渚陶片及良渚末期生活层。
在这些黏连层之上,是一层10至20公分厚(不同区域厚度有差别)的淤泥层(自然堆积层),有的地方黏连层之上是碳灰层(火烧水浸层)然后是淤泥层(自然堆积层),淤泥层里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也就是其他研究人员所说的断代层。
可以想象,陨击直接中断了环太湖区域的良渚文明生活,这一区域荒弃了或大部分水浸了,至于是不是被迫迁至其他地方暂时还不得而知。
我会继续收集更多相关信息,有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以跟我联系,用专业知识把这一切弄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