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的一些问题!!

2024-12-26 21:24:3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步早,步步早”。复习准备的阶段的提前,将使你的考研之路走得更加从容,增强了考研的信心,考研成功的把握越大。“要想在秋天有好的收获,春天一定不能忘记耕耘”。这时候的我们要开始为以后的漫漫考研路做准备,做什么准备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学校、专业的选择

如果考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也想以后在这个领域得到发展;或者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考本学校本专业的研究生。那么首先应在大三的专业课上认真听讲,除了课本知识外,可以到图书馆看看相关专业书籍,有所选择的听听学校请来的专家讲座。另外,要多跟专业课老师、师兄师姐交流。我认为这样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导师的个人能力、在该学科领域的影响、具体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的多寡、给研究生提供的研究条件优劣、发展前景的好坏、被录取的难易,从而确定未来导师。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跟刚考上研的师兄师姐交流。我认为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获取考研方面信息的好办法。他们经过考研中的酸甜苦辣,对考研的过程是比较了解的。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很乐意向师弟师妹传授考研方面的经验教训,考生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

现在跨校跨专业考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跨校跨专业考研遇到的问题比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遇到的问题要多。“双跨”考研相对来说比较难,考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隔行如隔山,“双跨”考研就象另起炉灶,需要从头学习,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而且“双跨”考研失败的概率也更高。另外,专业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上去的,“双跨”考研考上的研究生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跨专业考研也不例外。跨专业考研的优势还是很多的。对那些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或觉得本科学习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是“改变命运”的好办法。现在的研究也是合作式研究,导师需要不同本科学习背景的学生共同完成课题。所以也愿意招一些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的非本专业学生。另外,跨专业的考生以后找工作的范围会更广一些。考生在决定跨专业考研前一定要慎重,跨度也不要太大,并且,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在选择某一专业前,应先广泛阅读这方面的资料,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就会知道选择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真正兴趣所在,还是人云亦云,一时冲动所致。可以从互联网或一些校园数据库中找到跨考专业的最新资料,了解一下此专业的可能发展趋势,估计一下是否有发展前途,是否值得报考。如果学生对某一专业并不真正了解,可能会凭借主观想象或自己对此专业一知半解的认识而对该专业产生错觉,真正了解后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回事,就可以及早地更换专业方向。考生在决定了考某一学校某一专业时,就应了解所报院校对跨专业考研有无具体要求,是否要求考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该学科的某些主干课程,可以通过校园网,研究生招生办等获知。许多学校是没有这类要求的,但要求上研时可补学这些课程,不算学分。确定好学校和专业后,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往年该校的招生简章,知道往年该校该专业考哪些科目,使用哪些辅导参考书并想办法获取这些资料。有一种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便宜最有价值的辅导资料的方法是:通过各种关系认识一到两位在该校读书或工作的朋友,让他们帮忙获得。考研结束后尤其在考研成绩公布后、毕业前的这段时间。一些参加过考研的学生会将大量的考研辅导书,历年试卷,考研笔记赠送给将来准备考研的师弟师妹或二手便宜卖掉,学校会为毕业生安排几次校园跳蚤市场,具体时间,地点会有通知,可以通过校园网查到。(考生选择某一学校时,就应常去该校的校园网看看,尤其要登陆该校考研bbs,关注跟考研相关的信息。)可以委托朋友帮忙代买,这段时间过后,再想弄到这些考研资料,就颇费周折。

二课程准备

课程准备实行“三分制”,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用于本科课程学习。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续,要是在本科学习中留下一些不该有的空白,对以后的继续深造影响很 大。考研的科目和以后实用的科目是两回事。政治和一些基础科目如数学,化学等考完研后可能就长时间不用了。而一些专业课知识在考研初试中并不考,复试时也因考生专业背景不同,学生来源不同而网开一面,但上了研究生后却非常有用。上研后导师在课题具体研究方向,研究思路,论文设计等方面会给学生有一些指导,但具体过程还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用本科阶段的很多知识。本科基本理论知识越牢固,基本操作技能越扎实,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工作越得心应手。本科阶段通过耳濡目染对本专业的总体认识,基本现状、常识性知识、基本动手操作技能、可能的发展趋势,专业学习特点等会在大脑中长期留存。即使一些忘记了,以后通过自学再次补充还是比较容易的。反过来,本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后没有老师指导,学生完全自学这方面的知识就比较困难。在校的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从大三起才真正开始接触和学习专业课程,真正接触专业课老师。所以06年在准备考研的学生在这段时间不能放松专业课的学习,尤其是志于考本专业的学生。同时为了给以后的考研复习腾出更多的时间,除了一两门安排在大四上的必修课外,大三应多选一些选修课,已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

这段时间应抽出大约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复习英语:包括积累词汇,熟悉语法,掌握解题技巧等。没过四级的同学更是马虎不得。四级没通过带来的严重后果,考生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准备六级的同学在做六级真题及相关辅导资料的同时,不妨做做考研真题。我们平时在选模拟题时,希望它的难度比考试稍难,问题的设置合理一些,题材广泛一些,通过做这些题能提高阅读能力,巩固词汇、语法,熟悉并掌握一些解题思路,技巧等。对于现在准备考六级的同学来说,考研真题就是这样。研究生考试的英语真题较六级英语来说,词汇,阅读量大,长句多,问题设置难,答案更隐蔽。所以与其找一些乱七八糟,良莠不齐拼凑起来的劣质六级辅导资料,还不如做考研真题练手,这样也可以更早的接触、体会研究生英语考试。

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其它方面的准备。考研真正复习是从考研前的那个暑假开始的。正式投入考研复习后,考研的各个科目都要要并肩齐上,同步复习。之前应侧重于英语复习,其次是对专业课的了解。当确定要报某一专业时,就可以看该专业的辅导书了。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政治的着手准备不宜太早,政治每年的考纲变化比较大,提早复习事倍功半。这段时间考生也可以看一些励志类的书,提前给自己鼓鼓劲。了解一下考研流程,知道考研的一些常识,提这个建议是因为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复习很久的考生提一些非常常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应该很早就知道的。或在报名等考研流程中犯一些很不应该的错误,即使一点小错误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至少耽误时间,影响复习心情。另外有时间也可以去实验室(主要是一些理科学生)帮忙做做实验。这跟导师是最近距离的接触,“近水楼台先得月”,给导师一个好印象很重要。在最后的录取中,大家分数水平持平时,你就有优先的机会。如果导师为了表示公平,或不想破坏多年形成的招生原则你不能被录取时,他也可以推荐你到别的导师或其他学校学习。一般来说,导师的人际关系是比较广泛的,对其他老师的了解也比学生深入,调剂时老师推荐也是最稳妥的方法之一。这段时间,考生不仅要跟自己未来导师多交流,还有主动接触更多的本专业老师,至少让本专业老师看着你觉得面熟,对考生有一些好感。因为,复试是由本专业老师组织的,既客观的测试考生综合能力,同时也不能否认面试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感情成分在里边。

回答2:

一.你要了解这些最好的办法是打电话到你想要报考的招生办公室去询问,脸皮厚点。网上有,但是导师情况比较难查到。

二.政治的话,如果有条件就去读考研辅导班吧,500元左右,读十几天,老师会发给你完整的复习资料还有练习书和历届考题,如果你觉得不够,可以再参加冬天的冲刺班,不过内容比较雷同,只是夏天的总结和提炼,还有老师压题,压题一般不会特别准的。

三.大纲下来之前,可以先复习数学和英语,做做数学题,看看基本概念,英语就背背单词什么的。专业课一般比较简单,如果你考本校本专业,看看上课笔记就可以了,如果考其他学校就去看看那些学校有没有开专业课辅导班吧,蛮有用的,考试范围都在里面了,还有也可以问问那个学校的同学借上课笔记。政治先别急于复习,照我们某知名老师的说法,政治要到考前的两三个月开始背,谁早背谁犯傻,可以先看看选择题这种基本概念,但是别急于背。

在补充一下,你才大二,学好现在的所学内容才最重要,现在学好了,以后考研才能从容,别急~

回答3:

你上自己想上学校的网站,一可以看一下介绍,另一方面上面一般都有导师的情况,你可以再到期刊网里查找相关导师的论文,方向。了解导师,当然,也可以直接打电话就相关问题向导师咨询,让你给他留下一定的印象喽。

回答4:

最好考西交吧
那三个学校一般吧

回答5:

1. 考研是什么?考研是指参加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考试后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深入学习某一领域的学术知识,获得高级学位。2. 考研要具备哪些条件?一般来说,考研要求本科毕业或即将毕业,具有相应的学士学位。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英语、数学等基础,以及良好的素质和学习能力。3. 考研需要准备多长时间?考研准备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基础比较差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短。4. 考研需要备考哪些科目?一般来说,考研需要备考素质、政治、英语、数学等科目,具体科目数量和所占比例也因不同的专业而异。5. 考研复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考研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要有科学的复习计划、正确的复习方法、合理的休息和饮食,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压力和焦虑。6. 考研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考研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和努力,正确把握复习策略和方法,及时调整适应自己的复习计划,掌握考试技巧、靠谱和辅导,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