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二簧》吧
秋胡打马(是)奔家里,
行人路上马不停蹄。
只因咱家贫难度日,
因此上撇家、撇业、撇父、撇母、撇子又撇妻。
在前堂辞别了高堂的母,
在后堂辞别咱的妻。
夫妻们分别大门里,
她看我这个我看他滴滴点点、点点滴滴,怎么哪个泪悲啼。
大丈夫怎能无志气,
战死在两军阵是又能怎么地。
都只为番帮造了反,
我耳听得那战鼓儿不住地:
得儿龙冬 得儿龙冬
答答嘀,嘀答答,嘀答答,
答答拉答嘀答,嘀答答拉拉答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
长坂坡前逞威风。
衣大衣 大七台 衣大衣 大七台
台台衣台 衣台台
台台衣台 衣顷仓。
冬得儿冬 一剑叫贼命归西,
楚王爷一见龙心喜,
他封咱:头带乌沙、身穿莽袍、腰横玉带、足蹬朝靴,做官在朝里。
他叫咱回家探母去,
他叫咱早去早回朝里。
行一步来至在桑园里,
耶~见一个美大嫂:
身穿这蓝布衫、
腰系着白布单。
头上别木头簪,
脚下穿青布鞋儿,
露出来(这个)小金莲。
手把桑枝捋桑叶儿,
一落一落是捋在竹蓝里。
前影儿好象罗氏女,
后影儿好象咱的妻。
本当向前将妻认,
且住啊~错认了民女是咋地。
是不是“太平年”?也是谢幕时台上演员一起合唱的,算是回击非难、出口气罢:
《太平年》
各位老少爷们请到茶馆来,
您捧的德云社这块金字招牌,
看西山到北海谈狐说怪,
——太平年...
谁高雅哪个三俗大伙心里明白,
——年太平...
大清朝一倒铁杆庄稼埋,
老前辈发明相声江湖引笑来,
张三禄穷不怕音容犹在,
——太平年...
长江水后浪就把前浪推起来,
——年太平...
说一句会六百多段,骂声响起来,
艺术家会三段,一辈子巧安排,
这年头真真假假难分好坏,
——太平年...
装什么大尾巴狼啊,这是你的大不该~
——年太平...
也别说高山流水登什么大舞台,
也别说下里巴人茶馆的小舞台,
哪怕你帝王将相也得来点痛快,
——太平年...
愿诸位合家欢乐,笑口常开,
——年太平!
秋胡戏妻桑园会
你说的那段合唱是当时跟台下的老观众互动而来的.
当时那批观众都是很懂行很有水平的观众,所以能叫好叫在点子上.也能把这词跟唱下来.
现在可没有这种合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