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反映了一个问题: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如果生产关系不复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苏联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严重违背了苏联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了经济的衰退,社会矛盾的加剧。随后推出的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私人所有制经济,取消了余粮征集制。促进了经济的回复与发展,也缓和了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出台的。资本主义生产存在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经历周期性出现危机。而30年代大萧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两次工业革命所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无法被社会消化,即供给大于需求。此前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市场自身调节。罗斯福新政强化了“看的见的手”---国家调控的作用。用修建公共设施来促进社会生产恢复,即用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特点不同:前者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后者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同:国家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涉及到农业、工业、金融等领域。
异:新经济政策规定农业上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工业上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同时力求保持自由企业制度。还牵涉到社会福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