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2024-12-12 10:53: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您剪刀加浆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在学校图书馆库里找的。谢谢

回答2:

2008-08-22 14:46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

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

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

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

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

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您剪刀加浆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在学校图书馆库里找的。谢谢

回答3:

《明朝的那些事儿》说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生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
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
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
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不屑于做这事的。既然他们不愿意做,那还有谁愿意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语言,给我们这些草根们说说历史上的那些事儿,说说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儿呢?

回答4:

看过明朝那些人吗,结合一下,那本书甚是好,赞一个

回答5:

教会了我们果断、冷静、坚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