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2024-11-24 03:11:5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因为它可以影响孩子终身,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才是最大的福气。可很多家庭都意识不到家庭和睦对孩子的影响。

一、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懦弱胆怯的孩子必定会有懦弱胆怯的爸妈,一个暴躁易怒的孩子一定有脾气暴躁的父母,而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他的家庭一定是和睦的。

因为从小家里就没有吵闹的声音,他从小就在感受父母之间的相亲相爱,感受父母给予自己的爱。

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泣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世上的孩子不是每一个人都在童年里开怀大笑?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反过来我们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状态:父母乐观,坚强,勇敢,善良,睿智,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难道会变成问题少年吗?所以这个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二、影响孩子的情商。婴幼儿时期孩子是离不开妈妈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妈妈或者妈妈被家庭磨得整日以泪洗面,孩子一定是自卑和抑郁的。

他感受不到别的妈妈带给孩子的充满正能量的爱。三岁看大,三岁前如果妈妈在不和睦的家庭生活,必然会让负面的情绪影响孩子一辈子。

过了婴幼儿时期,就是父亲应该担更多的责任,这个时候妈妈唠叨再多都不敌爸爸的一句话,爸爸用他的父爱教给孩子信任,耐力,毅力,感恩,还包括人生三观。

所以这些情商的东西父亲才能给予孩子,而家庭和睦才能促使父母默契地做好衔接工作,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努力给孩子最健康的身心。


三、影响孩子的婚恋认知。恐婚人群为什么存在?是他们自身出了问题吗?不是的。

是他们没有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感受到婚姻的幸福,从小看惯了父母亲争吵打闹,所以对他而言婚姻就是让两个人过的不幸福的源头,只有远离婚姻才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而和睦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不仅会勇敢地选择谈恋爱,而且他还会把自己的父母的形象作为筛选另一半的标准,因为在他心里父母是完美的,只有自己坚持和他们一样才会幸福。

四、影响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其实以上所说的影响都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重要因素,毕竟父母养大孩子无非就是希望他在社会上能很好的立足,一定要够优秀。

所以我们会看到各行各业各种性格的人,有的人有坚毅的性格,能忍受所有的挫折,甚至并会因为一次次的打击而后退。

可有的人因为老板的一句话就选择跳槽,这样的人根本成不了大器,以后也就只能拿着固定欺负不高的收入维持生活。


有的人朋友很多,因为他乐观,阳光,大度,仗义,所以他在社会上能游刃有余。

他的背后绝对不是有问题的家庭,因为问题家庭的孩子要么自卑,要么胆怯,要么小心眼,总之别人是用乐观的心态在艰难中成长,他是在用悲观的心在本该的幸福中成长,一个成了栋梁,一个为栋梁打工,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

回答2:

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自己就是一个和睦家庭里诞生的乖宝宝。到底有多重要呢?我觉得可以说世界上如果没有他们,我或者可能只能说是一种生物。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依靠的人。

父母从小的教育方式对于自己就是采取放养。因为有可能因为自己本身就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小时候我们家生活在四合院之类的大杂院里,小时候的我汲取各个邻家的精华。经常可以和李大叔,王大嫂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开心果。也是那片的孩子王总之无所畏惧。父母对于我贪玩这方面的顽皮劲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和纠正,并没有严厉过激的职责,到现在也没有挨过爸爸妈妈打。

爸爸妈妈在家中饰演的角色也会不同,爸爸平时稳重,不喜欢跟我嘻嘻哈哈,但是每当我面临人生重大问题的抉择时总会第一个给予我帮助,指明我的方向成为照亮我前路的明灯。对于我的妈妈来说就截然不容,我到现在都觉得老妈有一颗少女心。她喜欢年轻人的世界。她会理解我对自己爱豆的疯狂,她喜欢跟着我一起追韩剧,也会像一个迷妹一样犯花痴常常拿老爸作比较,她会跟我一起讨论哪种男孩子更帅,更有型。喜欢和我一起逛街挑衣服,喜欢美食喜欢和她的姐妹们晒朋友圈。把我的闺蜜比对我还要亲几分。妈妈扮演的角色更像伙伴,更像我的知己。

小的时候的我们被宠爱,迁就,满足活成了小公主小王子的模样。那么我希望长大的我们也可以给爸爸妈妈同样的宠爱和满足,因为他们成就了现在的我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小情绪需要我们来撒娇迁就。


回答3:

 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成长我觉得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家庭和睦,能使孩子有开心的生长环境,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一般来说,一个在和睦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的性格,肯定要比在天天吵架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的性格要好。

 假如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孩子在家里也是看得到的,能够感受到,小孩子甚至会记住这些内容,可能会影响长大后的行为,行为可能也会比较喜欢吵架,性格比较暴躁,孩子无形中可能是会学的。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家庭很可能以是经常吵架之类的。还有就是家庭关系不和谐,还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孩子会感到孤独,感觉缺少来自父母的爱,缺少父母的关心,假如父母还经常问孩子以后离婚了跟谁这种问题,会让孩子很难做出选择,会很没有安全感,甚至觉得是自己拖累了父母,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吵架。

父母吵架、冷战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学去,长大了很可能也是那个样子,会影响以后孩子的婚姻。

 家庭关系和谐,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礼物,也是成长的理想环境,家庭和睦,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善于与人交流,父母良好的关系,也能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孩子有安全感,就会给孩子一种婚姻是幸福的感觉,能让孩子以后的婚姻也变得美好。

 所以我觉得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是非常重要的。


回答4:

仔细分析以上的因素,会给我们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1. 有影响:父母的教育程度 vs 无影响:家庭和睦
父母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成绩越好。这并不令人奇怪。智商高的父母,其子女智商也往往较高。这是遗传的影响。而家庭结构和状况则不见得有什么影响,虽然人们往往想法相异。
2. 有影响: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vs 无影响:学生居住的社区环境
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的学生成绩通常也会比较好。社会经济地位是衡量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父母是成功人士,他们的子女成为成功人士的机会也较多。相反,社区环境的影响倒不大。
3. 有影响:母亲是在30岁或30岁以后时生下第一个孩子 vs 无影响:母亲从孩子出生到上幼稚园这段时间当全职妈妈。
对于一个30岁或30岁以后才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女性来说,她往往因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且,比那些未成年的母亲有更加充分的做母亲的准备。(值得主要的是,ECLS 的数据表明,对那些未成年时生下第一个孩子,而等待30岁以后,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母亲来说,她们的第二个孩子未必比第一个孩子更成功),而全职妈妈似乎没什么优势 (这个结果也令我大为失望)。
4. 有影响:学生出生是的体重 vs 无影响:学生参加发展计划
早产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也可能因为父母产期前的健康习惯,比如吸烟喝酒等。
至于儿童发展计划,虽然意图极好,却没有实际的效果。也许是因为当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工作强度大的母亲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发展计划的项目活动时,所教育她孩子的,可能也是一位教育程度不高,工作强度大的母亲(还有一大群同样背景的孩子们)。
5.有影响:学生家里说英文 vs 无影响:父母带孩子去博物馆
如果父母语言能力不强,即使带孩子去博物馆,也效果甚微。
6. 有影响:学生是领养的 vs 无影响: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研究表明,亲身父母的智商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有养父母。而一个孩子一出生就送人领养的话,他的母亲的智商也不会太高。另一个解释的就是,如果母亲知道要将孩子送人领养,在怀孕过程中也不会很好的照顾胎儿。而被打屁股对孩子的影响反而不大,这也和“传统智慧”--“管教你的孩子,使他不至于去地狱”相吻合。
7. 有影响:父母经常参加家长会 vs 无影响:学生经常看电视
经常参加家长会的父母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参加的本身并不重要,父母的关心孩子的教育才有效。看电视的时间则没有影响。研究表明,看电视并不能使孩子更聪明。
8. 有影响:孩子家里有许多藏书 vs 无影响: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书的数量的多少并非是决定因素,但二者的相关影响是间接的。这并非说,家里藏书多的孩子,就一定成绩好,而只能说有关联。
一种解释就是,有许多书的家庭往往是父母对教育重视的家庭。他们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勤奋传递给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们关心教育,他们的藏书也多。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现代父母过分依赖“技巧”方面的教育,往往没有功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父母都等孩子出生后才致力于“how to”,那是已为时过晚。如果父母本身聪明,勤奋,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一定社会地位时,他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也成为成功。但父母对孩子做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怎样的人。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事,占其行为的20%;而按照我们的行为做的事,要占到其行为的80%。所以,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太随便地做人和做事。另一方面,教育的启蒙也是人生的启蒙。先反观我们自身,然后,去思考教育需要加强些什么、避免些什么,教育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父母对孩子做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似乎没有人否认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有影响,但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怎么的影响?这一直是社会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几年前,美国教育部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早期儿童纵向发展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ECLS”。这是在这个领域中一个先驱性的研究。研究人员从全美各个州,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从幼稚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抽样选出两万名学生为研究究对象。除了学习成绩外,ECLS 还收集了大量相关的统计数据,如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子女数量等。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许多面谈,实地观察,以此了解许多生活细节,如,父母是否给孩子读书;是否打屁股;是否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频率;看电视的时间和次数等等。ECLS 收集了这些数据以后,对此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用来找出变量和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下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变量)可能相关的因素(衡量):
父母的教育程度
1.学生的家庭和睦;2.父母的社会地位 ;3.学生所出的社区环境 ;4.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母亲的年龄(>30岁还是< 30岁) ;5.母亲在学生出生到上幼稚园这个阶段是否为全职妈妈 ;6.学生的出生体重 ;7.学生参加儿童发展计划(*美国在90年代实行的帮助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发展项目) ;8.父母在家说英文(*考虑到美国相当大的移民家庭是非英文语种) ;9.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10.孩子是领养的 ;11.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12.父母经常参加家长会 ;13.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和频率长 ;14.学生家里有许多藏书 ;15.父母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如果仔细考察这些影响因素,就不难发现,以上无非是两类因素:一类是父母是什么;一类是父母做什么。研究的结果大大出乎教育界,尤其是政策制定者的预料。结果显示,父母是什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统计学上的相关的联系,而父母做什么则无相关联系。
这个结果好像令不少为人父母的人泄气,因为,无论您是否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给他们读书,或者孩子看电视的多少,母亲是否为全职妈妈,家庭是否和睦,是否参加发展计划,或社区环境……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父母是什么,比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出生体重,社会地位,出生是母亲的年龄,家庭里的语言,和孩子是否是领养等则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

回答5:

家庭环境测量是国外近年来发展的一项衡量家庭质量的新技术。北京、上海等地的研究把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家庭因素归纳成如下几类:
①父母的素养,包括职业、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
②家庭气氛,父母是否融洽相处,是否经常沟通,亲子情感联结等;
③生活方式,如生活作息制度、饮食和行为习惯;
④对子女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消费和生活方式引导,父母教育方式(是否打骂、溺爱、放任自流),教育态度的一致性等;
⑤家庭成员的心理个性因素,尤其如情绪、性格、行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通过对影响孩子们健康生长发育的家庭因素进行研究并早期筛查,确诊可能发生认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高危儿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可针对这些不良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从而保证孩子们不仅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其身心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百度知道号“有谱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