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作品作为时代的现象,琼瑶本人当然也是谈论当代文学不能避免的人物,就好像四大名著作者又有几个在生前就得到了什么好的名声。
通俗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爱情小说为先导,因为二者最典型地体现了现代通俗文学的特征。金庸的武侠小说继承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武侠小说的传统,同时又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现代通俗文学,从而适应了现代大众的文学兴趣。琼瑶的爱情小说继承了五四以来的言情小说传统,同时又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感伤情调,因此引起当代广大青年(以大、中学生为主体)的迷恋。在80年代,金庸、琼瑶小说风行大陆,出版数量几乎无法统计,更有远远超过正版数量的盗版书销行。从大书店到小书摊,没有金庸和琼瑶小说是不可思议的。同样,没看过金庸和琼瑶小说的青年人恐怕也是不多的。可以肯定,金庸和琼瑶小说在大陆拥有最广大的读者,远非其他作家的作品所能比肩。更由于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琼瑶的《月朦胧、鸟朦胧》)的火爆,也助长了金庸热和琼瑶热。金庸热和琼瑶热经久不衰,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至今还余热未消。这种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
金庸热和琼瑶热直接推动了大陆通俗文学的发展。在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流行的同时,香港和台湾的通俗文学大量引入,武侠小说还有古龙、梁羽生等,言情小说的种类更多。在大量出版港台通俗文学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模仿港台作家的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很明显,大陆通俗文学初期是以金庸和琼瑶小说为楷模的,这不仅表现为题材集中于武侠和爱情,也表现为在内容的模仿和雷同上。甚至还出现了署名“全庸”和“吉龙”(企图造成“金庸”和“古龙”的错觉)的武侠小说和假冒虚构的香港作家“雪米莉”的通俗系列小说。这种模仿可以看作大陆通俗文学的向港台通俗文学的学习阶段。在一段时间里,港台通俗文学填补了大陆通俗文学的空白,出现了大陆严肃文学和港台通俗文学共同繁荣的局面。于是,港台通俗文学向大陆传播,而大陆的严肃文学向港台传播,形成一种交流互补格局。这种格局至今仍然存在。这种交流互补格局缘于大陆与港台社会发展的差距。港台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通俗文学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积累,而严肃文学则有衰退之势。大陆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严肃文学仍然是文学的主导形式,而通俗文学则处于不发达状态。因此,两岸三地的文学传播就形成互补。这种互补促进了大陆通俗文学的发展,也有益于港台严肃文学的发展,而且事实上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上的“文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