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社团活动,求大家帮帮忙,收集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意思 或很有意义的文章或段子

2024-12-26 12:26: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的雨轩情缘----献给我心中的雨轩文学社-----不用了抱歉每当想起雨轩,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是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有一丝隐隐的酸痛。记忆深处的雨轩,不仅有着我的光荣与梦想,也有着我的失落与彷徨。我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对雨轩的感情----是对故友的怀念之情?是对恋人的眷恋之情?抑或是天涯游子对慈母的思念之情?总之,这是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一段感情,值得我一辈子用心铭记!
加入雨轩,那是八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我刚进宿迁学院的大门,面对古楚河畔这所新生的高校,我满怀的激情与向往,指望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被录取的是建筑学专业,但我真正爱好的却是文学。我爱读大师们的作品,我的精神常如火如荼地沉浸于其中,被他们塑造的人物所感动。我觉得,好书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一个爱读好书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地纯真的人,一个向往真、善、美的人,我渴望与这样的人为伍做伴。所以,初进高校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院文学社团!
但我知道,宿迁学院是一所年轻高校,起步才一年,一切刚刚开始,定有她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在当时,整个院校还没有开设中文专业。那么,我所期望的文学社团是否已经有人创办并成功运作了呢?等我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后发现,这里原有的“心语”文学社早就名存实亡了,不仅停止了一切社团活动,而且所有成员都已全部退社。我当时心头的失望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但时隔不久我却惊喜发现,我的同学李成正在积极筹划,立志创办一个面向全院的文学社团。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很欣赏他的勇气,佩服他的能力,他的许多才能是我所不能及的。在整个创办过程中,他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阻力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2001年10月10日这天,一个崭新的文学社团诞生了,她就是“雨轩”文学社!
作为雨轩的第一批成员,我是第一个报名加入的。社团成立之初共有成员52人。雨轩的起点高,声势大,但由于缺乏经验,缺少经费,没有稳定的稿件来源,再加上招收的成员良莠不齐,许多工作人员的人浮于事,雨轩的第一步走的异常艰难,整整一学期,仅出了一份质量低劣的期刊,排版混乱,错字连篇,加上发行量有限,当时在院内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许多成员开始心灰意懒了,觉得雨轩没能给他们那种想要的结果,于是纷纷开始告退。到了下半学期开成员大会时,全社上下仅剩7人。社长李成感到了一种压力,生怕雨轩会重蹈心语的覆辙,于是便想尽办法鼓励大家,使大家重新振作起来。那时候,李成经常跟我们几个相聚一块探讨雨轩的发展问题,大家在一起提观点,谈构想,虽然偶尔也会有人因见解不同而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但谁也没有真正计较过谁。可以这样说,在我的雨轩生涯中,我与之争吵最多的是李成,真正与之相知相惜的也是李成。往事如风,如今的我早已与他天各一方,但我仍能清晰记得,多少个日日夜夜跟他在一起探讨雨轩时的情景!
2002年,是宿迁学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学院开始了她的跨越式发展,省市共建,八校联建,一下子将招生规模扩大了好几倍。这为雨轩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一年,雨轩实现了她质的飞跃,规模空前大,成员遍及全院各系,而以中文班学生居多。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给社团带来了无限活力。为了适应发展,社长李成大胆起用新人,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许多优秀人才很快脱颖而出了,构成了社团的中流砥柱。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我们不再独打蛮干,聘请了教师教育系的程芳银教授为我社顾问,孙永良为指导老师,为我们谋划发展。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我社终于办出了一份高质量期刊,在全院发行后,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雨轩”文学社也因此而获得“院优秀社团”称号。这是我们所有雨轩人的光荣,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光荣,在这份光荣的背后,凝聚着我们很多雨轩人的汗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和李成以及编辑部的任新华、陆愉华等在一起度过的那几个不眠之夜,我们选稿,改稿,排版,印刷,不辞辛劳;虽双眼布满血丝,仍不知疲倦。为自己,为雨轩,为我们之间姊妹兄弟般的情谊,我们乐于付出!
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转眼就到了我大学生涯的第三个学年,这是我跟雨轩的告别之年,是雨轩起落浮沉的一年,也是我个人辉煌与失落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担任了主编一职,且全权负责纳新工作。可能是因为我还算有些外形,加上在招生宣传报上发表的那篇《致新生》一文,一下子我几乎成了校园明星,成了许多大一女生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对象,即使是走在路上总会有人在背后说:“他就是韩兴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作为一个青春男孩的虚荣心。那时侯,每天都有无数的短信和信件蜂拥而来,让我应接不暇,除了报名参社的之外,有找我谈天说地的,有想跟我结识朋友的,有向我诉说心声的。我很珍惜这些人对我的友好和信任,对他们中的每个人,我都耐心答复,一一回应,我也因此而跟他们中的一些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一年,雨轩共招收到新成员四百多人,这在宿迁学院的社团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她很快就成为了院内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副院长朱芹、学生处处长李献涛分别为我社题辞。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于雨轩诞生两周年之际,我社举办了一场高水准晚会,引起强烈轰动。我社也因此而荣获“江苏省优秀社团”称号。扬州大学“寻梦”文学社,徐州师范大学“桃溪”文学社,市电大“心远”文学社纷纷来与我社联谊,交流成功经验,并多次开展文学交流活动,真正实现了雨轩的办社宗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与火热的生活融合,与社会前进的方向接轨,与时代发展的韵律合拍!
就在雨轩达到她辉煌顶点的时刻,我却选择辞职了。对于我的退出,许多人都感到惊讶,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我是急流勇退,有人认为我是功成身退,但真正原因只有我自己才清楚,我的退出是碍于形势。因为我发现,辉煌时刻的雨轩已不再单纯,少了从前的那种温馨气氛,更多的则是一些人的争权夺利。由于我在雨轩的位置颇为特殊,遭到了某些人的嫉妒,他们运用各种办法,到处制造和散布很多于我不利的谣言。这使我很不适应。我有口难辩,但我自问无愧。雨轩是我梦想的舞台,她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为她付出是我的追求,除此之外我没有过其他奢求。现实的雨轩已不再单纯,而我的心依旧单纯,那么单纯的我也许只有选择离开,才能以示我对心中雨轩的那片赤子情怀!
离开雨轩的我是寂寞的,寂寞是荣华过后的空虚。幸好还有雨燕,她及时地走进了我的生命,在我的心中下起了第二场春雨。雨燕是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孩,她其实并不热衷于文学活动,只是因为我,因为我的那篇《致新生》她才加入雨轩的。她觉得,能写出那样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个善懂人心的人,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她乐意结识这样的朋友。就在我退出雨轩的那天晚上,我收到了雨燕的短信:“韩大哥,我一直都很欣赏你,你的眼里从不掩饰感情,你有一颗爱人之心,这是你最大的优点。我明白你对雨轩的感情,她在你心中已埋得很深,离开雨轩的你是不会快乐的。但同样,雨轩也会因为你的离开而变的寂寞。我们都会想念你!”雨燕的短信让我的心为之颤动,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哭的冲动,为自己,为雨轩,也是为雨燕。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雨燕每晚都会给我发短信,给我讲一些雨轩的事,也会讲一些她自己的事。通过她,我了解到了楚曦的异军突起,雨轩的人心涣散。我为雨轩而惋惜,同时也因雨燕而感动。我感谢雨燕,她让我拥有了生命中的第二个“雨轩”!
毕业的脚步临近了,我是多么留恋这里的一切。临别前的那天晚上,雨燕和我在一起谈了很久,谈她,谈我,谈雨轩,谈着谈着,她哭了,在我面前表现了难得的脆弱。她为我们短暂的相识而哭,她怕我这一别,以后再不能和她相见。我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我是在安慰她,也是在安慰我自己。
毕业后的几年,我一直在商海中跌打滚爬。这里再不是一方净土,这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这里不相信眼泪。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只有适者才能生存。长期身处于这样的环境,慢慢的我的性情有些改变,变的有些急噪。我常常会迁怒于人,曾多次在电话里有意无意地伤害雨燕的心。她觉得我变了,变的不可理喻,终于她离我而去了,就像当年的我离雨轩而去一样。当我幡然醒悟时,一切已不可挽回。美好的东西只有逝去了,我们才会明白到它的珍贵。世上最美的花是昙花,开过一夜,就谢了!世上最美的星是流星,划过一次,就碎了!
带着对雨轩的梦,带着对雨燕的痛,我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是我对自己纯真岁月投下的深情一瞥。我已将近而立之年,已经拥有了自己完整的家庭,妻子和儿子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生活中已很难有什么能唤起我以往的那种激情,我每天都要为最现实的事而忙碌。“商海滔滔,物欲横流”,面对复杂纷纭的现实世界,我无暇顾及太多。人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否则他将永远无法超越自己。如果说我生活中还有什么遗憾,那么就让一切随缘飘零,一切随风而逝……

回答2:

王小波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