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歇后语都有哪些呀?

2024-11-25 16:40: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2.按牛头喝水——办不到

3.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

4.案板顶门——管得宽

5.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6.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7.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8.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9.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10.拔节的高梁——节节高

11.拔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12.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扩展资料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回答2: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扩展资料

汉语的文字游戏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回答3:

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宋江的军师——无(吴)用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回答4:

课外歇后语有: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等等好多仅供参考。

回答5: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