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所说的肌张力是指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常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一定的肌肉张力是儿童进行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肌张力起着维持身体姿势的重要作用,肌张力亢进或低下可导致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姿势。
而痉挛则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多种调节机制异常而导致的肌张方增高的一种状态,其特征是速度依赖性的肌张力增高并伴随腱反射亢进。
肌张力异常及肌肉痉挛可造成运动中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的协调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运动模式异常,严重的可导致软组织挛缩、骨骼畸形。
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度)也增高。在快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能够明显感受到肌肉的抵抗。
检查者在对患者的诸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时感觉有较大抵抗,在运动的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到抵抗减小的状态称为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见的现象。
原因常由锥体系障碍所致。痉挛的分布具有一些特点,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的肌群为伸肌群。
2.僵硬亦称强直。 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是一样的,也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
例如:被动肘关节屈曲时,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是一样的,被动肘关节伸展时的抵抗感觉也是同样的。它与弯曲铅管的感觉类似,因此称为铅管样僵硬。 铅管样强直的特征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 常用以下方法进行肌张力与痉挛评定
一、观察法 静止时可观察肌肉的形态、触摸其硬度,若肌张力增高,则肌肉较硬、相对丰满;也可通过观察儿童主动运动中的姿势、协调性、流畅性等来了解儿童的肌张力状况,若运动僵硬、无力、姿势异常、运动不够流畅,则儿童的肌张力就可能存在异常。
二.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度 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观察该指标一方面可以观察肌张力增高的程度,若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小于正常值,可判定肌张力增高明显;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各关节有没有因为肌张力增高而出现继发的关节挛缩、活动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