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辅政大臣鳌拜得到旨意,皇帝要召见他,于是他像往常一样,到南书房参拜皇帝。参拜结束后,康熙帝命内侍赐座、看茶,没想到这些内侍一拥而上,将猝不及防的鳌拜擒住。接着,康熙帝命康亲王杰书等人审理鳌拜。不久之后,杰书上奏皇帝,说鳌拜有30条罪状。
同时,杰书还给出了处理建议,“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鳌拜的儿子)亦论死”。可是康熙帝最终却并没有处死鳌拜,只是将其囚禁,连鳌拜的儿子纳穆福也没杀。鳌拜病死后,康熙帝还将纳穆福释放。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帝擒住鳌拜后,为何没有杀死他呢?
我们看康熙帝是怎么说的,“(鳌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意思是说,鳌拜为朝廷效力很长时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朕不忍心杀他,免职抄家就行了。难道真的是因为鳌拜“效力年久”,康熙帝就不杀他吗?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没有鳌拜,康熙帝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机会!
我们先捋顺下人物关系,康熙帝的皇位是继承父亲顺治帝的,而顺治帝是继承皇太极的。换言之,如果没有皇太极,没有顺治帝,那么就不可能有康熙帝!而鳌拜正是皇太极祖孙三人的大恩人!鳌拜得知自己的罪状后,立即要求面见康熙帝。
当着皇帝以及满朝文武的面,鳌拜脱光了上衣,身上也不少伤疤,其中几道是为了救皇太极而留下的。看到这一幕后,康熙帝十分为难,即使他想杀鳌拜,但鳌拜毕竟救过自己的爷爷,如果做出这样的决断,势必会引起非议,甚至让百官寒心。所以康熙帝最后,才说“效力年久,不忍加诛”的话。
鳌拜不仅是皇太极的救命恩人,还是将顺治帝扶上皇位的恩人!1643年,皇太极突然死亡,此时多尔衮对皇位虎视眈眈。鳌拜当时是镶黄旗护军统领,他与索尼等人一起宣誓,集结重兵包围了崇政殿,而此时清朝的宗室诸王正在崇政殿举行会议。鳌拜等人在会议召开前,就放出话来,只接受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
正是在鳌拜等人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多尔衮在会议上没有接受称帝的主张,而是做出让步,由年幼的福临继承皇位,即顺治帝。鳌拜对顺治帝忠心耿耿,顺治帝亲政后,对他也非常信任,委以重任,“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顺治帝临死前,确立了四位辅政大臣,鳌拜名列其中。
因为鳌拜对大清国也是有功劳的,如果杀了他,会令其他功臣不服,而且康熙刚刚执政不久,地位不牢,必须安抚人心,所以没有杀他。
因为鳌拜是清朝的三朝元老,所以说康熙不敢杀他,杀了他可能会失去大臣们的心。
扳倒鳌拜目的已经达到。鳌拜是权臣但不是奸臣,除却他晚年专权为自己捞的好处不说,他对皇权并无非分之想。
因为没有杀他的必要,鳌拜本就没有造反,康熙只是找个借口想要夺取他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