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
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个目的。这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扩展资料:
除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习近平主席还使用了“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一古语来倡导各国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说,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子 (道家始祖老子的弟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因社会和自然在变化和发展着,因而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以变化发展的自我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和自然。
通过对远古以来礼乐变化发展的考察,强调了时变的重要性。
“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和发扬。”
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政治教化也要切实有效。
所以法度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习俗的不同而变化,这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葛洲无事,不必顺就。
相关句子
1、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
5、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