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往往是在自己理性的时候,而不想控制自己往往是在感性的时候。所以用理性的目标似乎不能解决感性的问题。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感觉,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所以只能改善。
首先不要有压迫自己的感觉,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比如你所说的放纵,偶尔的放纵,然后再为自己制订一些小计划,难度不要太高,但一定要完成,完成不了,再找找原因,找一本心理历程的笔记本记起来,在迷茫的时候看看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就拿减肥来说,一般胖子总是食欲旺盛。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能控制自己,然而人总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时如果觉得自己心情已经不好了,还要限制这限制那,感觉更不爽,于是就敞开肚皮大吃一顿。这样减肥计划又中断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未必就可以做得好。所以在感性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意识到后果,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应该是解决自控能力差的一个方法。 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忌讳找找心理医生,或找亲密的朋友聊聊,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如果你喜欢用理性(意识),可以进行意志力训练。如果你喜欢用感性(潜意识),可以使用NAC,催眠等。
我补充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是:
1、把困惑和感受写下来,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自己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走出片面的情绪走向理性的对待问题;和朋友倾诉也有类似的效果,因为也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时心情不好,自责反而会加重不好的感觉,干脆就告诉自己人总是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体会这时的感觉吧,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什么都不想和做,只需放松和放纵,当前的事情暂时搁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运动、唱歌、翻书等等。但是具体时间还是要给自己一个限定。给自己的放纵保留一个底线。
3、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无论在任何环境都应该去寻找快乐。这样即使现在是痛苦的,然而是走在通向快乐的路上。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如何增强自制力呢?
我认为在增强法制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同时做一些“磨练法则”。
“磨练法则”对于培养克己自制的品质至关重要。举个列子,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在被问起是如何征服这世界最高峰时,希拉里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实际上,你也完全可以从每天去做一些并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开始,在“磨练法则”的作用下,开发出自己更强的意志力、自制力等等。
你也知道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上而言,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而我可以给你最有效方便实际的建议是每天早上做5公里慢跑。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早上在床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如此让人珍惜,特别是冬天赖在被窝里为起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而且长跑又艰苦又乏味,还会让人腰酸背痛,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苦差事,所以在这过程中你就可以得到磨练,从一开始的新鲜到讨厌到痛苦到渺茫,你可以想想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一句话,来解释如何做到克己自制:“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只要你坚持,随着身体状况的慢慢变好,跑步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跑步这份苦差事似乎不再那么恐怖了,尽管早起仍然有点儿困难,有点儿费劲,但似乎可以克服。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到最后清晨成了一个习惯,成了日常行为的一个部分,不用强迫自己,每天的晨跑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通过每天跑步的“磨练”,使你的自律能力、决心、意志、承诺、效率、自信、自尊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你可以选择每天清晨长跑来帮助自己培养高度的自制力。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不论你选择怎样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件你必须强迫自己完成的苦差事。其次,这件苦差事也必须是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的。最后,这件苦差事当然还应该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例如,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自信,改善认知能力等等。)你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苦差事,例如跑步,健美,游泳,骑车,散步,有氧运动,瑜珈,武术等等。体育锻炼的项目数不胜数,但是,并不是说可以选择的苦差事仅限于体育锻炼。练习一种乐器,坚持阅读或是写作,和朋友通信或写邮件等等同样适用。选择怎样的苦差事本身并不重要,坚持才是问题的关键。每天坚持做点儿自己原本不太喜欢的事情,最终会让你获得自律、毅力、以及信守承诺,增强自制力的。
参考资料:http://www.80back.cn/html/2/0805/5831.html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某些偏颇的宣传误导等,加之“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使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无法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体系,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始终在教育的时空范畴内运转,导致了学生人格塑造的畸形化和心智发展的偏狭化。而另外一些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名义上的主体,仍依附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时而出现低控、无控、失控现象,多数学生还未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自控能力不强,因而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落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单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从被动、依赖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
从现代教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学习是由他控式学习和自控式学习构成的统一体。所谓“他控”,就是教师为主导,全程调控学生的学习。所谓“自控”,就是学生主体自觉主动地调整和控制自我的学习活动。教与学的关系是多次他控与自控交融的统一关系,教学 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有利于释疑解难等 ;但也有明显弊端,容易造成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而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控,则可以弥补他控学习的不足,可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生主体自控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主体自控,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觉学习学科知识
各学科知识,是提高素质的基础。学生能够认识其重要性,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自觉地理解、识记和运用学科知识,形成各学科基本的知识体系。
2、主动培养学习能力
以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主动培养识记、理解、比较、运用、评鉴等能力,形成学习的能力体系。
3、善于调整学习策略
学生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如,安排学习时间,确定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方法,创设有利条件等 。
4、努力形成学习特色
学生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知识水平、生理素质、家庭环境、班级氛围等学习条件,发挥主观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学习特色,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专长等方面的特色。
如果学生在以上四个方面有自觉的、主动的、较好的调控能力,就可以完成由他控式学习为主向自控式学习为主的转化。
二、学生主体自控的主要优势
和以教师为主的他控式学习相比,学生主体自控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系统监测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活动,但由于学生众多,条件有限,这种监测不可能很系统很科学。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主体自控,便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因为这种监测是内存的,故能保证系统性、科学性和长效性。
2、有利于纠正学习上的偏差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外部他控主要是判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之后,不能很好地调控学习过程。而学生主体自控中较多的是形成性评价,其评价过程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信息的反馈多样而及时,反馈指向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这就可以随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3、有利于发挥学习特长
以教师为主的他控式学习,一般来讲注重整齐划一,讲究目标、方式、要求等的一致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利于形成学习的特色。学生主体自控学习,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自愿的、主动的,并且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这种自控,通常是根据学生自己实际,符合自身认知方式的。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自身的学习优势。
三、注重培养主体自控能力
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体自控,并不是放弃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指导作用。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大量的调控手段,如掌握教学的动态平衡、排除各种干扰、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等,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创设良好氛围,指导学生自觉培养主体自控能力。
1、变因材施教为因材“适”教
在教学时,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理想化的、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的模式,这模式体现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也许是符合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最优化的模式之一,但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的知能、智力、心理、情绪等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长于实践,有的善于总结等等,其学习的过程和特点都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教师的理想模式,对多数学生的一般学习来说,也许是值得模仿和追求的,但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把教师的理想模式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对照,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和收获,变教师的因材施教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因材“适”教,使学生的学习既有自己的特殊性,又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
2、变教师强化为学生体验
对于学习任务,其目标的制定是以高层次为标准的,而其实施(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养)则是从低层次开始的,为了实现对学习过程的主体自控,必须改变教师替学生制定目标,不管实际情况经常强化学习任务的做法。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主体对学习任务有所认识,激活所贮存的相关知识。为了避免学习过程紊乱,必须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不断明确问题所在。可以列出学生主体自控学习的一些方法,如记忆方法、理解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掌握技能的方法、发挥学习优势的方法等,让学生边使用边体验,以形成学习的内化能力。
3、变客体说教为主体自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情绪问题,教师往往要认真地说教一番,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种客体管教往往只告诉结果,缺乏原因和过程的分析,因而收效不一定很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必须变教师的客体说教为引导学生的主体自省。应引导学生分析反省不良的心理、情绪是如何造成的,教给学生调控心理、情绪的一些技巧,例如,如何对待顺境、逆境,如何消除紧张心理,如何克服畏难情绪等,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主体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
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还必须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创造宽松的氛围等,为学生主体自控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磨练法则”对于培养克己自制的品质至关重要。举个列子,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在被问起是如何征服这世界最高峰时,希拉里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实际上,你也完全可以从每天去做一些并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开始,在“磨练法则”的作用下,开发出自己更强的意志力、自制力等等。
我们管教孩子,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有自控力,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