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以第五、六册语文课本中某一篇文言文
为话题写作文,带着顾颉刚所说的“怀疑”精神重新把它阅读一下,给它辨伪
去妄.
《列子·汤问》中有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带
领家人,顶住智叟的讥讽,在邻居和神仙的帮助下,搬走王屋、太行两座大山
的经过.传统分析认为:愚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恒心和毅力,坚信人
定胜天,大智若愚;智叟却“固不可彻”,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愚公”和
“智叟”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衬,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在给故事
角色命名时,故意“错位”.
然而,联系现实重新审视这则故事,便会觉得:愚公不智,智叟不愚.
堵塞去路的王屋、太行两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单靠愚公、愚公
的亲人及邻居用箕畚等落后的工具,代代相继地去挖山搬土石,蚂蚁啃骨头,
不知要干到猴年马月.而寄希望于神仙帮助搬山,那只不过是神话,子虚乌有,
很不现实.所以,智叟对愚公他们的行动提出质疑,是不无道理的.其实,愚
公举家搬到搬到交通方便、适宜居住的地区安家落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移
民”,倒是最明智的.
况且,为了区区一条山路,硬把好端端的两座山搬掉,彻底破坏了当地的
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得不偿失.这是遗害子孙,贻害其他生物,而绝不是造
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