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二者有相近的地方,但是不能混为一谈!
古诗文是一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东西,唐朝时流行写诗,如绝句和律诗等,分成七言和五言两个部分,宋朝流行词,有很多的词牌名.元朝时著名的是元曲,有很多的曲牌名和曲调名.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后来,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也就是说古文先是作为文字的一种称呼,之后成为文体的一种代称。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则是对于书面语的称呼。
经常听到一些中学生提到"学文言文啦"、"老师让把这篇文言文背诵下来"、"这段文言文我不会翻译"什么的!·自己在中学的时候也是称古文为文言文的.但是"文言文"到底是什么中学生未必懂得,其实就是教他们的老师懂不懂得我也不敢肯定~!其实把中学课本上的古文(除了古诗)称之为文言文确切的来说是不正确的!古文就是古文,一个古代文章的统称,没有什么能代替的.文言文确切的说只不过能涵盖古代"文"和"言"(言是不是能算一种文体现代学术界都还没肯定的答案)两种文体,而我们中学课本上的被称之为"文言文"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却不多~!所以说"文言文"这个词是很不确切的!!只不过现在称呼习惯了,大家认可了罢!"文言"一词最早应该出于《易经》,反正上古时期就那几本书,老词不是出自这本就是那本,无须多说.《易经·乾》里有《文言》一篇,但《易经》里的"文言"和中古以及近现代的"文言"没有相同的意思,这里就不说了.按照代表古文的习惯,"文言文"的含义应该包括"文"和"言"两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成是"文学语言的文章"之类的意思,但是这又显示不出来"文言文"指古文的含义了.那我们为什么习惯把古文称之为文"文言文"呢?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古代"文"和"言"都被用做过对于某种文体的称谓,就像现在我们称呼"诗歌"、"散文"一样!以有韵的文章为"文",无韵的文章为 "笔".至于"言"作为一种文体,最早 《文心雕龙·总术》里记载了颜延年的提法,云:" 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正因为"文"与"言"都做过古代文体的称呼,这个"文言文"的称谓才和古文搭上了边。
古人和我们说话完全不一样,古人要是复活我们肯定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现在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口语,保留了一小部分古音方法,所以南方方言很难听懂,比如吴语、粤语。当然古代也有方言之分的。
古代也有官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的一种共通语,是做官的人便于行政交流必须学习的语言,所以叫官话,一般百姓如果活动范围广也要使用官话,便于交流。当然官话我们也听不懂。
具体到书面语,你所说的文言文是古代统一的书面语,是古代读书人统一使用的书面文字,你说的史官有可能是说民间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有文化的人根据他们口语的意思记录下来。提醒一下,古代史官写史不是民间采集,只是从古籍中选材料,你说的从事民间语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诗官,就是统治者派往民间收集民间诗歌的官员,《诗经》就是靠这些诗官做成的,他们写下的基本还是民间的本色语言,但不排除做了文学加工的可能。
总之,简单的说,官话写下来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不用官话写的作品,比如《海上花列传》是用吴语写成。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