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原创优质教案

2024-12-26 12:33: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了解生活中的物候知识。

  2. 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知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检查预习——听读感知———把握顺序——品味语言

  2.方法:情景导入法、竞读互助法、自由说话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求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以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为突破口,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校园,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景物,提问:此时校园内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而判断此时属于什么季节。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树叶等树木在秋风的抚慰下,开始变成黄色,枫叶渐渐变红,大自然告诉我们现在是霜降节气,这一时期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其实,大自然每天、每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她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无声的语言。

  2.出示(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二、学生听读,初步感知

  1.听一听: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图片显示)

  附字词:

  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

  2.想一想: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现象)

  3.找一找:能从文中找到一些物候现象并将它们归类吗?

  (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次第开、燕子归来、布谷鸟来;夏:孕育果实;

  秋: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匿迹;冬:衰草连天)

   三、竞读互助,理清思路

  1.多媒体出示四个问题,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句阅读。)学生要比比谁历时最短,解疑成果最好。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讨论归纳,合作完成。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教师自然引导学生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层次:

  第一部分(1~3段)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归纳: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因素——阐述研究意义。

  3.小组讨论,把握说明顺序

  全文运用何种说明顺序:现象→本质,属逻辑顺序。

  教师补充逻辑顺序的几种主要类型:现象→本质,主要→次要,原因→结果

   四、重点研读,解决重难点

  1.快读第三部分(6-10)。思考:

  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这几个因素的排列顺序可调换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体会说明顺序】

  (明确: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属逻辑顺序。 不能换。)

  多媒体展示图片:

  (1)图示同一经度:三月的内蒙古草原和三月的海南不同的景象,展现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2)图示同一纬度: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和四月的大连不同的景象,展现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3)图示天山山顶和山药的差异地垂直气候带,展现地势高低对物候的影响。

  思考:开动智慧的大脑,你能说说为什么也古今的.差异吗?(可以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考虑。)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五、齐读赏读,品味语言

  1.说一说:

  齐读第一、二段,你觉得本段哪些句子写得美?美在哪里?

  活动:用“我认为_____这一句最美,它美在_____”说话,

  方法: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进行体会。教师以第一句示范说话,同桌间相互交流,学生积极说话。

  要求:表达连贯、得体(生动)。

  示范:“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它美在:把“大地”人格化,大地万物在春天妈妈的轻柔唤声中苏醒过来,把大地写得又可爱又动人。这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2.品一品: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 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思考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小结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作业——巩固说明方法:

  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请课后从文中找出,下节课再展示、探讨。

  2.说说这里的物候知识: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京华”本意是京城,这里指的是北京。)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3.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象,并积累起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