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助你成功 陈晓磊 成功是一座堡垒,只有修身养性才能不断向上攀登。 ——题记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所以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想要一步登天,一下子超越别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在现实社会中,这是非常难的,并且你的心若浮躁不安又怎会有所建树呢? 陆游曾向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话中只字未提写诗的技巧,留给其子和后人无尽的思考空间。现在我们若认真品味这句话,也不难看出陆游的深意:希望儿子多留心生活,通过感悟生活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到时写诗自然手到擒来。所以学诗并非主要在工技巧,反而是要学会安静地审视生活,不断完善自身。这与我们的学习有着相通之处,学习并非简单地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书本之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炼自己的意志,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提倡成才先成人的原因吧! 翻译家傅雷临终时告诫儿子傅聪要首先学会做人,然后不断提高各方面的技能,最后就可以成就事业了。傅聪谨记父亲的教诲,最后成为闻名中外的钢琴大师。或许傅聪会说是父亲指引他走向成功,但重要的是他听从了父亲的话,修身养性,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古今中外有无数伟人的事例:居里夫人面对荣誉非常淡然,因为荣誉并非她所追求的东西;爱因斯坦面对名利并未迷失自己,依旧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诸葛亮隐居卧龙冈数年,潜心学习……他们的成功因为修身养性而来,他们未曾因名利而迷失自己,他们也因为坚持修身养性而达到了常人无法抵达的境界。 当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界环境、人生机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最重要的还在于自身的修养。 修身养性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基础,但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你是否还能做到淡然处世呢?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摒弃那些浮躁的世俗杂念,向成功迈出坚实的步伐。
走了,不再回头,身后的荣华富贵已经成为过眼烟云。望庭前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前面的青山绿水吸引了我,“五斗米”又安能让我折腰?
当浔阳之地多了我的幼稚足迹,当一步一步走进薪俸大族,上天早已安排好了我的最终归宿,毕竟,上苍知晓我存在的意义——他并未强求我。
有人说,天下贪官各有各的不同,清官却都是一样的。然而古代清官胡质父子却有些不同。有一次,皇帝问他的儿子胡威两人清廉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矣。”胡质父子同样清廉,不过一个恐人知,一个恐人不知,胡威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到底是哪方面不如呢?我认为在境界上。从“恐人知”与“恐人不知”中,我们不难看出,胡威的清,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带有一种功利目的,而胡质的清,却不为名利,只因他觉得就该这么做,不这么做就太不正常了。他的意识里没有功利的色彩,他的清是纯道德的,显然,这样的清,在境界上就上了一个层次。
可是,人们往往在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上加错砝码,迷失方向。君不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吗?许多人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名利,有了名利,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因此可以生活得更好,可以很充分地享受人生。其实,一个人活着,生命不长路很短,在如何走好这段人生路方面是应该好好思考一番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或崇高,但总该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吧?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利。人生苦短几十年,若光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或一点虚名就挖空心思,甚而不择手段,是不是太庸俗了点?相反地,我们如果把精神看得重一些,多注意一些自身价值的体现,活着的意义便增加了。材料中的胡质,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他的精神生活一定很充实,更何况他能将这种精神传到下一代胡威身上?尽管胡威在继承时有些变化,但毕竟他们父子俩的血管里流的都是清廉的血!
然而,与古人相比,现代人似乎逊色多了。不但罕见“恐人知”的清官,就连胡威这样“恐人不知”的清官也打着灯笼难找了。更有甚者,明明是个贪官,却还摆出一副清廉无比的样子,如成克杰之流反腐倡廉他们叫得最响,暗地里行贿受贿、养红颜、赌别墅的事也做得最多。如果说胡威还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的话,那么,我们现代的某些官员们是不是该回到古时候去重新接受一番思想道德教育,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一个层次呢?
很多时候,修养限制着我们的缺点,有时也放肆着我们的瑕疵,但这并非重点,重点的是自己。自己要学会控制他,不要让他主宰自己。别当他无所谓,在我们这个世界,并非只*一面就能取胜,而是多方面的完美,多方面的才算完美。这不是要求,这是需要!何时都让自己保持有涵养,有内涵的一面,那决定着自己给别人的印象。从某一时刻开始,你已经不只属于自己,给别人也留了一份,评价自己的。只有这样的互助,交流,才会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别人所淘汰,不被别人所压跨。也许到某一时候,它将主宰某个重要的领域。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当保持修养的正面,他是永远写不完的习题,把它看成自然,习惯成自然,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你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