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
纳豆联系着中日两国
纳豆源于中国。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日本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中国人把豆豉用锅炒后或蒸后作为调味料。
纳豆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风土发展了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而且由于系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例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
日本人喜欢食用纳豆。他们主要食用咸纳豆与拉丝纳豆,关西人喜欢前者,关东人则爱吃后者。拉丝纳豆由于发酵方法不同,而出现一种黏丝,是不放盐的。
纳豆的营养价值
近几年来,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身体科学》杂志1994年1月号,日本评论社出版,第4页)。
纳豆适合日本的风土。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一般以粒状食用。纳豆也是粒状,使日本人备感亲切,而且食用纳豆帮助消化米饭,并使爱食用精白米饭的日本人不易得脑血管病。食用纳豆的方法很多。在买回的纳豆中,一般都附有芥末和调味料,搅拌一下,即可食用,多和大米饭一起吃。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加些葱末、紫菜等食用。由于其营养价值被揭晓,食用者日益增多。如今由于食品加工技术越来越发达,纳豆也被制成许多不同的口味,个人可以根据口味和需要选择购买。
研究表明,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多种功能因子有关。纳豆中富含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抑制艾滋病病毒等功能;纳豆中含有游离的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酶类,如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它们可清除体内致癌物质、提高记忆力、护肝美容、延缓衰老等有明显效果,并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摄入活纳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痢疾、肠炎和便秘,其效果在某些方面优于现在常用的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纳豆发酵产生的粘性物质,被覆胃肠道粘膜表面上,因而可保护胃肠,饮酒时可缓解酒醉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还表明,纳豆对引起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的发育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一新学说是由被誉为“纳豆博士”的日本宫崎医科大学须见洋行教授发表的。在“仅限于研究室的实验结果,但尚未搞清纳豆能抑制0157大肠杆菌发育的原理”的前提下,须见洋行教授指出,纳豆所含有的食用菌对许多菌种都有阻碍生育繁殖的作用,因此应当对0157大肠菌也有抑制作用。
科学的食用方法
纳豆虽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因它特有的臭味及粘丝,使一部分人对它敬而远之。那么怎样吃,臭味消失粘丝减少呢?
对于讨厌纳豆臭味的人,可以用一些香味大的食品如:圆葱、大葱、虾皮、小鱼等来中和纳豆的臭味,同时还能提高抗酸化能力。
讨厌纳豆粘丝的人,可以把纳豆加水稀释1—2倍后,再加入酱油等调料一起吃。还可以把纳豆切碎后,加入到凉汤中一起喝。
纳豆的最佳科学组合:
1.纳豆+圆葱
2.纳豆+大白萝卜末
3.纳豆+朝鲜辣白菜
4.纳豆+生蛋黄
5.纳豆+海带
6.纳豆+芝麻+蜂蜜
怎样提高纳豆的保健效果
1.晚餐吃纳豆效果最好。
通过实验,须见洋行教授认为:食用纳豆1小时至12小时之间纳豆致活酶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据统计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病,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
2.尽可能不加热吃。
纳豆致活酶不耐热,加热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
3.必须坚持每天吃。
纳豆致活酶进入体内后,其活性维持半天左右。所以尽可能每天吃30g,100g最理想。
4.保质期稍过也能吃。
纳豆的保质期为一周,它在冰箱内低温保存过程中,还在进行着缓慢的低温熟成发酵,纳豆致活酶和Vk2也在不断增加。但保质期过后虽然也能吃,只是纳豆菌为了生存不断分解蛋白质,其结果臭味逐渐增加。
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纳豆菌
纳豆(natto),学名枯草菌。它是煮熟的大豆与稻草偶然接触而产生的。日本传统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热装在用稻草做成的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着的纳豆菌自然发酵而做成的。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纳豆中,除了纳豆菌以外,还含有其他杂菌,不仅卫生不过关,而且质量也不好。
纳豆的保健抗菌作用:
大家对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横虐日本还记忆犹新。那时有小孩的母亲都特别恐惧。后来人们慢慢发现了纳豆针对O-157的独特功效。“纳豆菌具有抑制肠内病原菌生长的作用。”从前,人们就知道纳豆具有优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这次再次有力地证明了纳豆的这一功效。
纳豆虽然是生的,但放在冷藏库一个月也不会变质、生霉。这就是由于纳豆菌能够抑制腐败菌、霉菌的生长。并且,纳豆菌一旦进入大肠,就会发挥与乳酸菌相同的作用,保护肠胃,预防肠病毒。
纳豆的降血压作用:
高血压与高胆固醇症一样,是常见的成人病之一。高血压的发生与体质和内脏疾病有关。膳食对血压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取。那么,如何注意在膳食中预防高血压呢?实际上纳豆具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当然要注意纳豆中不要放入过多的酱油以免过量摄取盐份)。
从医学上的角度来说,调节血压的物质中,使血压上升的是一种叫作血管紧张素II的物质。纳豆能够阻碍其生成。又加上最近有报告显示纳豆还能预防、治疗癌症,这使人们越来越不能忽视纳豆的功效了。
纳豆菌
纳豆菌(natto),学名枯草菌。它是煮熟的大豆与稻草偶然接触而产生的,是嗜氧菌。日本传统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热装在用稻草做成的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着的纳豆菌自然发酵而做成的。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纳豆中,除了纳豆菌以外,还含有其他杂菌,不仅卫生不过关,而且质量也不好。1921年半泽博士培养分离出了纯纳豆菌,使纳豆菌商品化了。
孢子型纳豆菌是具有耐酸、耐热特性的有益菌,在胃酸下四小时存活率为100%,同时具有强力的病原菌抑制能力,是各种益菌当中,对环境耐受力最好的菌种之一,口服后可改变人体肠道菌丛生态,帮助消化道机能正常化,以使排便顺畅,维持体内生理环保。
利用纳豆菌可以制造纳豆。因纳豆菌是嗜氧菌,接触空气是很重要的。纳豆菌在通过吞噬大豆蛋白来繁殖的时候,产生出的无数酵素和维生素,具有神奇的药效,而且还能产生出氨基酸的美味。
纳豆(Natto)是将蒸煮后的大豆,接种纳豆菌(枯草杆菌),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豆制品。作为日本人的主要佐餐食品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独特之处是,发酵成熟后的纳豆,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纳豆菌膜,具有很强的粘性,用筷子挑起,可拉出长长的丝来,有时长度可达数米,所以纳豆也称“拔丝纳豆”。
日本医学博士须见洋行教授发现纳豆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溶解血栓的一种血栓溶剂,其溶血栓能力可能超过目前已有的所有溶血栓药物,将它命名为“纳豆激酶”。纳豆是目前世界230多种食品中唯一能溶解血栓的食品,是天然的血栓溶解酵素。之后的研究还发现纳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19种氨基酸,22种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K2、大豆卵磷脂、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纳豆激酶、超氧化歧化酶、蛋白抑制酶等。食用纳豆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肥胖症、抑制血糖等,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的作用。由于纳豆的医疗保健作用得到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广范的承认,目前,纳豆已成为盛行于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的一种保健食品,消费量在逐年增加。
不是啦!
个人认为纳豆超难吃
纳豆源于中国。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日本将其作为营养食品和调味品,中国人把豆豉用锅炒后或蒸后作为调味料。
纳豆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的风土发展了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而且由于系禅僧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例如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一休纳豆、大福寺的滨名纳豆、悟真寺的八桥纳豆等,均成为地方上寺庙的有名特产。
日本人喜欢食用纳豆。他们主要食用咸纳豆与拉丝纳豆,关西人喜欢前者,关东人则爱吃后者。拉丝纳豆由于发酵方法不同,而出现一种黏丝,是不放盐的。
纳豆一般指豆鼓。
豆豉是中国汉族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不是的
也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