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细节中折射出马小军的偷窥欲
影片的基调一直是暗黄和发白的,童年马小军趴在窗子前看女孩子跳舞,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美好的事物,导演用柔光处理,表现了梦幻感和不真实感,既体现了回忆的味道,又能突出马小军对美的印象。可是这种美感在瞬间被小伙伴们用石头打碎了,这个模糊的记忆对马小军日后的偷窥习惯产生了影响。
片中有一个细节,马小军喜欢开锁,逃学后喜欢磨钥匙,试图开启各种多,窥视大人们的秘密。后来马小军发展成去开别人家的锁,但他紧紧是为了偷窥,并不是为了盗窃。开锁满足了马小军的偷窥欲和好奇心,同时锁舌的跳动又让马小军无限欣喜,这一嗜好也让马小军结识了米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潜入米兰家之后,马小军拿起望远镜玩,这也体现了他的偷窥欲望。透过望远镜,他看到了胡老师去上厕所的场景,并且以此为乐。透过望远镜,他也看到了墙上挂着的米兰的照片,望远镜几次快速地横扫过去,引起了观众的好奇,也勾起了主人公马小军的好奇心。从望远镜中窥视物体这一细节,将马小军拥有偷窥欲望的心理彰显了出来。
二、从言行中表现出马小军的军队情怀
在房间内,马小军将爸爸的奖章都带在胸前,然后齐步走到镜子前,一本正经地学着电影中的片段假设自己已经当上了军人的样子。马小军吹起“气球”想象着飞机的样子,飞机在屋内的空气中漂浮,飘过父母的照片前,最后被扎漏了。这喻示着马小军的军旅生活的梦想的破灭,他所崇尚和骄傲的事情最终没能实现。在米兰家中,马小军用望远镜当大炮,也同样体现了他的军队情怀。
姜文设计的独白也体现出了马小军的心理,“每当锁舌铛的一声跳开,我便陷入无限的欣喜之中,这种感觉只有二战中攻克柏林的苏联红军才能体会得到。”独白中,马小军将自己开锁的喜悦与苏联红军相提并论,这体现出马小军对二战中奋勇杀敌的苏联红军的崇拜。“我最大的幻想便是中苏开战,因为我坚信在新的一场世界大战中,我军的铁拳定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一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将由此诞生,那就是我。”如此可笑的独白设计让观众觉得马小军喜欢说大话,但这样的豪情正是体现了马小军对于军旅生活的崇拜,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
三、从爱情窥视出马小军的矛盾性格
在马小军的回忆里,有一个叫米兰的女孩,这个女孩在马小军的回忆里占了很多戏份。在马小军的记忆中,自己是喜欢这个女孩的,但另一方面又不敢表达对米兰的爱。独白表现了马小军对那段记忆的否认,曾经记忆的模糊让他不知道和米兰是否发生了一些什么。他开始怀疑自己与米兰的相识,甚至觉得自己以真诚的心开始讲述的故事却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他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挣扎,在他打刘忆苦的那段独白中表露无遗。
在马小军的回忆中,大雨滂沱,导演运用了蓝色的色调使气氛变的异常压抑。马小军勇敢向米兰表白,却在米兰追问后谎称“车掉沟里了”。这体现出马小军的不勇敢,同时米兰在雨中抱住马小军的场景也仅仅是体现了马小军的期望。
马小军第一次带米兰去后山,众人围坐在一起闲聊,米兰和马小军中间隔着一条柱子,这样的构图设计暗示了马小军与米兰结局的不可能性。姥姥去世后,马小军回到故地,发现米兰和刘忆苦之间存在着某种暧昧的关系,他转动自行车的举动体现了对他们之间的不满。没有穿鞋就跑去米兰家里对她进行强暴,体现了马小军记忆里的混乱,以及他内心的矛盾。
姜文导演用镜头语言成功讲述出马小军的记忆片段,同时成功塑造了马小军这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影片中,姜文一直在强调阳光的重要,阳光象征着革命路途的光明,也暗含了在马小军的记忆中,那段和米兰在一起的回忆是快乐和阳光的。但也正是这份期许,模糊了他原本的记忆。“阳光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姜文导演在开片的这句独白喻示了这段记忆的琐碎性,因为阳光太充足反而无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记忆本身就存在着虚幻性,而虚幻的部分又恰恰体现了马小军的主观性。如此巧妙的虚实结合使人物更加立体,马小军的内心形象和心理特点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