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蒙蒙,连缀成丝。粽香飘万里,情意暖人心。绿水浮龙舟,千古话端午。——题记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这粽香飘香的季节,我们以随同那屈原的带领下,一起走进端午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清晨,人们纷纷踏出家门,到各自计划的目的地进发,这便是端午人们的一个习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远望去,一片沸腾的海洋。出行的人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折一些树枝,再买一个葫芦,挂在自己的家门上。这,变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走进端午节,踏青游玩,折下树枝,憧憬希望。“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端午,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河溪两边人山人海,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湖水飞溅着,人们的心情也随之飞溅,呐喊加油声络绎不绝,一浪赛过一浪。走进端午节,龙舟越过,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碧绿的粽叶将糯米包裹其中,略带着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动起手来,开始包粽子,将对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当时那英俊潇洒的面孔已浮现在我的眼前,随之咕咚一身,带着无限的悲愤,投入江中。百姓们纷纷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从此,每逢端午佳节,各家都会包粽子,空气中粽香不曾散去。走进端午节,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铭记先烈。走进端午节,领略传统文化别样的内涵,感受传统节日迷人的魅力,萦绕心头的是缠缠的暖意,挥之不去的是绵绵的情意。
端午节这天,妈妈给我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有好几种口味的:豆沙、猪肉、红豆、绿豆、蜜饯、红枣、蜜枣等。我拿了一个豆沙粽子,先解开缠绕在外面的线,然后,再剥开一层层的竹叶,就露出了晶莹雪白的粽子。我咬一口,又松又软真是香甜可口。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提出了许多爱国主张,当时朝廷不采纳,结果土地沦陷,屈原十分愤闷,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难过,就用竹叶把糯米包起来,作为祭品投到汨罗江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在端午节吃粽子。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