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观点的异同

2024-12-15 18:45: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在微观经济学方面,斯密的价值论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并且把每一种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过程。

他的分配理论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决定,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利润是雇佣劳动创造的、超出工资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但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利润率将趋于下降。

至于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垄断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但是,当他力图把价值论与分配论结合在一起时,斯密的论述有不少混乱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成为后来的学者各取所需的源泉。

在宏观方面,斯密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动态变化过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场机制本身驱使近代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的结论。按照他的分析,这部分地方归因于市场机制本身。

因为,市场在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触发出他们的勤劳、节俭品质和创造精神,并通过竞争的力量,引导人们把其资源投向生产率最高的经济领域,从而促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基本的力量,那就是以劳动分工为主要基础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所推动的生产性就业人数的增加。

因此,他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分工如何导致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时间的节约和技术进步,并进而考察分工发展的条件,提出“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论点;另一方面考察了人口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对生产性就业量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资本积累的源泉——节俭和储蓄。

2、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价格理论。

大卫李嘉图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批评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的矛盾之处亚当。

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

3、马克思在概念上严格区分了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区分了交换价值与劳动价值。他认为,劳动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付出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使用价值则是客观事物对于人的需要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关系,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他还区分了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他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不过,他并没有区分价值与劳动价值,他认为价值完全等同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关,不含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成分。

也没有严格区分劳动量与劳动价值量,这些概念的区分虽然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思想影响不大,却制约着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劳动价值论向信息生产领域以及向更为复杂的人的精神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扩展,影响着劳动价值论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衔接。

扩展资料:

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

14—15世纪,随着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的研究视野集中在流通领域,研究商业和对外贸易,论证商品货币关系,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的作用。

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古典经济学代表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金钱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于对外贸易的顺差;民穷国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主张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政策。

学科发展: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大卫·李嘉图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

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主张的一部分。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优势更大的产业上。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

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应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太高的一种征兆。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

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经济学。“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古典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对剩余价值理论或收入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索,其理论遗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中占了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其无法避免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