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试题 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2024-12-28 08:03: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物质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形成一般的“物质”概念。古代哲学家们把世界看成由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水或火或气构成的;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在他们看来,作为世界本原的特殊物质形态产生万物,而万物毁灭后又复归于本原。古代一些哲学家还从现存事物深入到物质内部结构,提出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是不可再分的原子的猜测。这种物质观带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后来亚里士多德又力图寻找世界的一般物质本原,认为“质料”是一切事物所共同具有的基础或基质。但是,他把“质料”看作是消极被动的东西,认为只有在“形式”的作用下“质料”才能构成具体事物,并承认有一个没有质料的最高形式或形式的形式,这又背离了唯物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以“气”或“元气”为世界本原的学说。欧洲中世纪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物质就是所有个别事物的机械总和。 17世纪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实体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则是具有广延性、形状、质量等规定性的东西。对物质的研究,从关于个别事物与一般本原的关系问题转向了实体与属性的关系问题。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不仅承认物质具有量的规定性, 而且认为物质具有质的多样性。另一位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P.H.D.霍尔巴赫给物质下定义说:“对于我们来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不同的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不同的物质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变化为基础的”(《自然体系》)。霍尔巴赫的物质定义是一大进步,但他并没有摆脱机械论的局限,还只是开始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去规定物质概念,仍把广袤、硬度、重力、惯性等看作物质的不变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 辩证唯物主义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对物质概念进行规定,因为物质和意识是外延最广的两个范畴,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下别的定义。列宁在深刻总结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出了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的物质定义所指出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这就指明在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物质和精神是绝对对立的;同时还指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是人的认识的对象和客观来源,人能够在自己关于物质存在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物质存在。这就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物质和精神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范围之外,它们的对立是相对的,精神不过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还揭示了具体物质形态与物质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每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的规定,都有自己特殊的质,彼此有别,由此形成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而物质一般即客观实在性,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最本质的共性,它不等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存在于形态各不相同的每个具体物质形态之中,没有脱离各种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某种“物质自身”或“物质一般”。物质范畴是对不同的物质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所作的最高概括。物质的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性和各种具体事物个性的辩证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所揭示的物质不同于精神的特性,并不包括多样化物质形态的所有共性。各种物质形态的普遍属性是丰富多样的,它们都具有内部矛盾,都在时间空间中永恒地运动,都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规律性等等。但是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各种物质形态的普遍属性中的最本质的属性,才是区分物质和精神的最根本的属性。 所以物质是对于万事万物具有的共性----客观性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