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2024-12-12 12:53: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
以下是部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适合种植春季作物。
2. 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适合小春作物生长。
3. 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
4. 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适合各种作物生长。
5. 清明:4月6日左右,气候清爽明亮,草木开始发芽。适合种植夏季作物。
6. 谷雨:4月21日左右,降雨水,对谷物生长有利。适合种植秋季作物。
7. 立夏:5月6日左右,夏季的开始,气温进一步升高。适合种植夏季作物。
8. 小满:5月21日左右,气温逐渐升高,麦类作物成熟。
9. 芒种:6月6日左右,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物。
10. 夏至:6月21日左右,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11. 小暑:7月6日左右,气候炎热,但还未到达最高点。
12. 大暑:7月21日左右,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13. 立秋:8月7日左右,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
14. 处暑:8月23日左右,夏季即将结束。
15. 白露:9月7日左右,清晨时分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露水。
16. 秋分:9月23日左右,白天黑夜等长。
17. 寒露:10月7日左右,气温更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寒露。
18. 霜降:10月23日左右,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出现霜冻。
19. 立冬:11月7日左右,冬季的开始。
20. 小雪:11月23日左右,天气寒冷,出现小雪。
21. 大雪:12月7日左右,降大雪,对越冬作物有利。
22. 冬至:12月23日左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进入数九寒天。
总之,节气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回答2:

24节气能出结果都知道的mono好gay model

回答3:

“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要求之一。古农书“齐民要术”上曾经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意思是说,按照季节农时去耕作,可以花较少的劳力得到良好收成。如果主观任意去做,就会劳而无获。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就有紧密联系。
  “节气”在古代称为“气”,按阴历每月分为两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现将各节气的名称和意义简述如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开始的意思,“四立”表示春、夏、秋、冬的开始。
  夏至、冬至“二至”,夏至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古称日长至;冬至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古称日短至。
  春分、秋分“二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昼夜相等的节气,是春、秋两季的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惊蛰气候温暖,草木繁茂,天气晴朗的意思。
  谷雨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有利,即“雨生百谷”的意思。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的意思。
  芒种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时节。
  小署、大署署是炎热的意思。小署尚未达到最热,而大署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处署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白露处署后气温降低较快,因此,早上露水较重。
  寒露表示气温已经很低,露很凉,将要结冰。
  霜降气候渐冷,开始降霜。
  小雪、大雪表示开始降雪的时间和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示温度状况的。小寒尚未达到最冷,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涵义来看,有的是表示季节的,有的是表示温度、降雨、霜、露等气象现象的,有的最反映作物和自然物候的。
  如表示温度的有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表示降水和水汽凝结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其它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
  但是我国各地农民都能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使二十四节气也能按照各地的特点来指导生产。最主要是通过农谚把节气的农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早稻播种,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清明下秧,不问爹娘”。上海有“清明到、把稻泡”的农谚。
  又如棉花播耕,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苏、浙、皖一带是“要穿棉,棉花种在立夏前”。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棉花播种前需要日平温度12度以上,农谚所说的各地区种棉时期和这些地区温度达到12度的时期基本上是一致的。
  至于麦类作物收获期,南北差异较大,华北一带是“麦到芒种谷(黍)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华中是:“麦到立夏收,谷到处署黄”;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陕西关中地区则是“芒种不收草里眠”;吉林小麦收获是在小署,福建在谷雨和立夏之间。各地收获前后相差5个节气,但是谷雨以后,南北气温差异已经很小,麦类成熟之所以差异大,是因为谷雨以前南北温差大,南方较北方回暧早。
  我国农民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田间管理和推算作物发育也有丰富的经验。如50年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的单季稻“三黄三黑”的经验,就是掌握“小署发棵,大署长粒,立秋长穗”进行施肥管理。上海一带描述水稻播种、移栽和收获有“立夏播种、芒种插秧”、“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湖北对于晚稻有“寒露不低头,割回喂老牛”的谚语,意思是说,晚稻如果播晚了,到寒露还未抽穗,就不会有什么收成,还不如割去喂牛。根据研究,在江汉平原地区,寒露时期,日平温度降到20℃以下,水稻空秕粒增多。这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成就的结合,又是我国农民世代相传的家喻户晓的生产规律。研究二十四节气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回答4:

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