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不是讲普通话?

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普通话
2024-11-27 04:33: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古代不是讲普通话,每个朝代都有官话。是某地的方言。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扩展资料:

1、来源:

(1)、明朝: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

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2)、清朝: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3)、民国: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后年2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确定了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国音,具有入声。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

2、推广过程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存在“区域文化岛”的现象。

这些“区域文化岛”保留了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精华,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补,因此,需要有一种共同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将中国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来。

推广一门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要恰当处理好地方语言的发展和普通话推广之间的协调性。推广普通话的目标不是要消灭地方语言,而是要消除沟通障碍,但是在推广当中的确出现了消灭方言的现象(例如南宁的平话与白话),所以在推广的时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因为语言多样性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积淀之一。语言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语言多样性,才彰显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因为多样性,才不会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同样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北京话、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等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有少许差异。要注意的是北京话并不属于一种标准语,因为它是未经整理和标准化的北京城区方言。以上的几种标准语都是以北京话这种方言为基础来进行标准化的产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回答2:

入声消失始于宋末元初,蒙古人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元朝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借以取代原来的《广韵》,掺杂了许多蒙古语的特点,特别是将入声分派到其他三声,导致北方话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无浊音,总体以高音为主。宋朝南迁后,汉语入声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南方汉语方言、南方官话(含西南官话)及北方晋语中。

回答3:

普通话就是北京话
古时候也有方言哈
那时候说的是文言文

回答4:

官方语言是文言文,地方上嘛也可以说方言啊

回答5:

当然,"普通话"的概念是建国后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