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的历史介绍?

2024-12-14 05:38: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深圳特区介绍:
位置与面积: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陆域位置是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于东经­113°52'~114°21',北纬22°27'~22°39'。深圳经­济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呈狭长形。
  气候: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0.2℃。每年4~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土地与物产:深圳市耕地总资源244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946.7公顷,林业用地7.97万公顷。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
  海岸与海洋资源: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257公里,海岸资源丰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盐田、妈湾、赤湾、大梅沙、土围、西涌和大鹏湾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处。由于海域辽阔,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鱼、蛇遛、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金钱鱼、大眼鲷、带鱼、三刺鲷、盲曹和鲈鱼等40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
  旅游资源: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长70多公里,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头和西冲等水碧沙白的海滩。海滩宽约30~50米,长约1000~3000米,沙质柔软,海水清碧洁净,是迷人的海滨浴场;梧桐山雄伟险峻,山上溪涧纵横,有深不可测的梧岭天池;深圳湾畔70多公顷的红树林是候鸟迁徙的中途站,可观赏到品种诸多的候鸟。
  地名由来:“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何谓“鹏城”?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广东省东南的政经重镇,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清朝初期,政府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界。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2004年成为一个无农村的城市。

回答2:

深圳特区简介:深圳市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代表之一,1980年获批成为中国大陆第经济特区(简称“深圳特区”),这一事件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门。深圳特区一开始是个渔村,经过40年发展,已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人才、科技、创新的国际城市。深圳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成就了深圳速度、深圳奇迹、深圳创新。深圳特区的历史:深圳特区的设立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他认为特区的建立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市场经济的模式,并吸引对外投资,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1980年8月,中央政府批准设立中国第经济特区——深圳特区。从1980年开始,深圳特区以“出口导向”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的投资。因此,深圳特区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转变。在建设深圳特区的过程中,深圳经历了许多试错和创新的过程,例如实行自主权经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济管理等等。可见,深圳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过创新的步伐。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深圳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创新能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形成了“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代表之一。当前,深圳正努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新高地和全球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回答3:

深圳特区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紧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第特别经济区。下面是深圳特区的历史介绍: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以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由于深圳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稀少,政府实行了经济特区政策,以创造经济增长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1980年8月,深圳特区正式成立。政府提出了开放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鼓励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产业。在此基础上,深圳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镇。深圳特区的发展成就不仅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圳成为全球闻名的电子芯片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大族激光等。总之,深圳特区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至今仍在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回答4:

【概况】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市市花为簕杜鹃,市树为荔枝树,第二市树候选为红树。深圳曾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等称号,一批住宅区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这座城市已拥有书城、大剧院、图书馆等现代化文化设施,并拥有交响乐团、歌舞团等文艺团体。
深圳已经确定了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到
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
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气候】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0.2℃。每年4~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4~5次。
【历史】
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
何谓“鹏城”?
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
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
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回答5:

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先锋和试验田之一,因其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和外国投资,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以下是深圳特区的历史介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深圳这个小渔村成为了改革的试验田之一。1979年8月,中央提出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的想法,深圳当选为第试点。1980年1月,深圳市经济特区成立,这个特区面积只有327.5平方公里。1980年9月,深圳开放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深圳特区实现“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全面开放。1982年,深圳特区出台了首个对外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政策。1984年,深圳特区扩大开放范围,允许在一些区域内建立外商投资经营企业。1988年,深圳特区将草地、山林、河湖、小岛等无人居住土地普遍被国家开放了,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1996年,深圳特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家千亿产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深圳特区逐步发展成为了全球重要的中心城市,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