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的异同

2025-02-22 23:53: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相同点:一、都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群体。二、都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不同点:母系氏族公社的婚姻状况是血族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产活动是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社会地位是妇女占主导地位。而父系氏族公社的婚姻状况是族外群婚,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生产活动是男子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社会地位是男子支配社会。

回答2: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个母系氏族公社有自己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只或图腾。在婚姻关系上,禁止族内群婚,必须同别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氏族公社里,除了氏族公社成员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社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过着平等的生活。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父系氏族公社
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妻子从夫居,世系及财产从父系计。婚姻上,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回答3: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1. 社会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女性拥有主要的社会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子女血统关系按母系世系计算。相对地,在父系氏族公社中,男性拥有主要的社会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子女血统关系按父系世系计算。
2. 家庭和婚姻制度: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家庭以女性为核心,男性往往是妻子的配偶,实行“走婚”或“姐妹配偶”制度,即女性可以同时拥有多个男性配偶,男性则只能拥有一个妻子。而在父系氏族公社中,家庭以男性为核心,女性往往是丈夫的配偶,通常采用一夫一妻制度。
3. 经济活动:两者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且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总体来说,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出现的,其社会结构、家庭和婚姻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回答4:

父系氏族社会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和战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其特征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以及他的男性子孙的后代组成,子女,儿孙皆归属父亲。世系由男性首领传递,财产也按父系继承。中国的龙山文化即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个母系氏族公社有自己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祇或图腾。在婚姻关系上,禁止族内群婚,必须同别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氏族公社里,除了氏族公社成员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社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过着平等的生活。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一、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时实行族外婚制①,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山顶洞人 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阶段约为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之间,考古学上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类的体质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学术界称为晚期“智人”,亦称“新人”。在我国已发现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的。距今约有一万八千年.
河姆渡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从这时起,人类所用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称此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亦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

二、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成为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社会生产的发展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为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神农、黄帝 在我国古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反映父系氏族社会的情况。其中著名的部落联盟领袖有神农和黄帝。神农又称炎帝,居于姜水流域,以姜为姓。他是农业生产和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又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黄帝又称轩辕氏、有熊氏,居于姬水流域,以姬为姓。他的妻子、臣属发明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炎帝和黄帝时代。因之“炎、黄”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禅让时代 神农、黄帝之后,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shàn扇)让时代”。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①,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部落领袖)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①,又得四岳十二牧同意,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作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可是此时国家已在形成。禹在位时,天下诸侯(部落领袖)都“朝禹”,禹已是帝王,国号夏。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时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