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收入-费用,因此利润的实质属于所有者权益。
所以得出结论,在收入和费用还没有期末结转前,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立。可以将所有者权益理解为时点的,收入减去费用得到的利润理解为增加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纠结是否重复计算利润。
扩展资料: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中最后的收入-费用=利润,是一个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静态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这一等式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联系纽带。在会计期末结账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利润经过了分配),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你这个公式不是工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等式,而是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等式.你应该这样理解. 事业单位要进行业务活动.必须有资金.资金的使用即为单位的资产.如何取得资金呢.一种是出资人投入.,国有事业单位当然是国家投入了,出资人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形成资产,一方面形成净资产.净资产就是你所说的所有者权益.另一种就是债权人投入.就是债权人借款给单位,或者是在业务往来中暂时提供待结算的款项,这个就是负债了,而收入-费用.在事业单位里等于结余.也就是说单位进行业务活动.必然有一定的支出.同时也会取得相应的收入,而收入-支出后就成为了结余.这个结余又是净资产.所以.上述公式就是正确的.
首先可以肯定,这个恒等式是正确的;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须彼此相等,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都必然保持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资产与权益的这种相等关系用公式表示称作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平衡公式反应了会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居然还有人说这是错误的,其实你按照一个动态,一个静态的概念去理解就可以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基本式,永远都没有错。它是用于某一时点的视角。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当中,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是处于一个动态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