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冲洗黑白或者彩照?

2025-01-03 22:35: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 必备物品
1 塑料的或金属的显影罐
2 一个以上尺寸合适的片轴
3 启盖器(用于开启35毫米胶片暗盒)
4 罐头剪刀
5 显影液
6 停影液(可有可无)
7 定影液
8 两个或三个容器,用于盛放显影液,停影液(如果用的话)和定影液,也通常用于测量溶液的体积
9 两个用于存放显影液和定影液的可密封的储液罐
10 配制溶液用的搅拌棒或搅拌器
11 暗房用温度计
12 大塑料桶
13 润湿剂
14 海波清洗剂或水洗促进剂
15 重的及轻的胶片夹子
16 暗房计时器
17 中等大小的塑料漏斗
18 底片归档用信封或底片袋
19 暗袋(如果无现成的暗房可用的话)
用不锈钢或合成材料制作的显影罐有很多种尺寸,钢罐容易导热,而合成材料罐则可较好的隔热,抵御因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溶液温度变化,几个片轴应能适合所有通用加片的尺寸,为了多卷同时冲洗,几个片轴可同时驾在一个较大的显影罐内。
有效的暗房计时器应该精确,并易于迅速读数,模拟式和数字式的计时器都可以,挑选你最喜欢的时间显示模式。
在容器上作出明显的标志,以防止使用顺序错误。
为了获得最佳影响质量,应选择胶片生产厂家所推荐的显影液,厂家经常同时推荐几种显影液,宜选择其中包装量能正好满足需要的一种,以免浪费,避免试用显影时间短于4分钟的显影液,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用显影罐把显影液倒进倒出很不方便,而且显影的均匀度不好。
一些被称作一次性试用的显影液,在使用一次后就要弃去。另一些显影液则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按配方补充其化学成分,重复使用。若偶尔冲洗少量胶片,一次性显影液可避免贮存和损失问题;同时又能产生优质密度的负片。可以补充的显影液最适合经常性地冲洗大量胶片,非常经济,某些显影液可以有两种使用方法,或者冲淡后,一次使用;或者直接使用原液,同时不断加入补充液。
常用的套装柯达显影液有柯达HC-110显影液,柯达D-76显影液和柯达MICRODOL-X显影液。HC-110和D-76显影液可使负片感光度和暗部细节得以充分发挥,反差正常,颗粒细腻。MICRODOL-X显影液制作的负片颗粒极细,而对大多数胶片的感光度影响并不大,柯达HOBBY-PAC黑白胶片冲洗套药的效果与HC-110显影液相似,套装显影液使用起来很方便。
◆ 安全第一
使用所有化学药品都必须小心,照相化学药品也不例外,带上防护手套可以防止皮肤同照相化学药品直接接触,具体的化学药品安全操作知识通常可以从产品标签或产品标签或原材料安全说明书上获得。
必须严格按配液要求去做,搅动液体中的粉末状显影剂时,要和缓。若将空气气泡搅入溶液会引起显影剂的过早氧化,减弱其显影功能。停影液和定影液可现用现配,在温水中加入粉末状的定影剂时, 要边搅拌边慢慢地将粉末加入,加得太快会形成硬块,一时就不易溶解。
存放化学药液的瓶子要长期专用,贴上相应的标签,如果确有必要,原来存放显影液的瓶子经彻底清洗,可以改装停影液或定影液,但是不能将显影液存放在原来存放过停影液或定影液的瓶子里,因为显影液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与瓶内残留的微量停影液或定影液接触,会降低功能。
存放配制要未用过的,或用过一部分的药液,要装满容器,并密封保存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对于显影液尤为重要。当显影液与空气接触时,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会使显影液迅速老化,可挤压的塑料瓶是存放显影液最理想的容器,它可以折叠,以排出溶液液面上方的空气,其他药液可用普通瓶子加盖存放。
要在贮液瓶上标明内装化学药液的名称,并应著名配制日期。推荐的贮存时间通常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丢掉过期药品,因为这种药品在很大程度上已丧失了原有功能。某些化学药品,特别是停影液和定影液可以回收,重复试用,要查阅厂商提供的药品最大工作容量数据,不要让药品“超期服役”。
照相化学药品最好保存在凉爽的地方,如果气候寒冷,液不要把药品存放在温度过低的地方,太低的温度会使有些化学成分在溶液中产生沉淀或捷径,而这些沉淀或结晶则无法再还原为溶液。
冲洗胶片的时间和温度都要严格控制,以便使冲洗效果具有可重复性,精确计时容易做到,而精确控制温度往往很困难。
显影液温度太高会使胶片显影过度,显影液温度过低会使胶片显影不足,大多数黑白显影液所用的显影温度为20摄氏度和24摄氏度,依具体胶片而定,柯达黑白胶片资料中列出的显影时间,常常是指18摄氏度,21摄氏度和22摄氏度时的数据,如果你选择的冲洗温度和暗房环境温度接近,温度的调整就比较容易,最理想的是,所有的冲洗药液,水洗用水与显影液,温度均相同,实际上,其他药液的温度比显影液温度高或低3摄氏度也是允许的。
为使药液达到合适的温度,可用一个深盘或桶盛上水当作水浴池,根据药液需要加热或冷却,将水池浴温度调到比药液应达到的温度高几度或低几度,再把药液或盛有预先量好药液的量杯放入水浴池中,直至药液温度达到要求的温度为止。这时,如有必要,应将水浴池温度调整到与冲洗温度相应的温度,水浴池中液体量比较大时,温度变化就小,能防止它所包围着的相对量较小的化学药液温度产生急剧变化。
暗房温度计有多种样式,最好的莫过于精确,而且对微小的温度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的温度计,另外温度计的刻度应易于看清读数。
清洗胶片用的流动水温度,可以用一个恒温器的阀门调整,若暗房无此设备,就得人工调整冷热水量,用一个灵敏的暗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另外准备一桶温度合适的水以便在水龙头中流出的水温度失控时使用。
影罐装片大多数显影罐,只是在装片时需要房或其它全暗的环境,为了检查临时暗房是否足够暗,可在工作台制作胶片的地方,放一张白纸,就象是真的要袋片时一样。然后关门。堵上漏光的地方。并在黑暗中等至少5分钟。如果5分钟后,你看不到白纸,这个地方就足够暗了,或者也可以在暗袋中装片,这样就可不用暗房。
在暗房中,或当你使用暗袋时, 要用显影罐,盖子,片轴,片盒,暗盒或启盖器(如果需要的话)和剪刀(如果需要的话)排列好,以便你掌握这些东西放置的位置,罐体这个最大的物体是个很好的标记,这时,就可以关上门或盖好暗袋了。
打开35毫米胶片暗盒,取出胶片:
使用启盖器撬开片轴突出端的盒盖。将片芯从片盒中取出, 用剪刀将片头从胶片上剪去。
向着标记的方向转动装有已曝光胶片的暗盒末端,分离暗盒,即可取出片的暗盒末端,分离暗盒,即可取出135卷装片和背纸,为了取出135胶片,要慢慢从暗盒中将胶片和背纸卸下来,要弄清*着片盒边缘的是背纸,而不是胶片,然后将胶片和背纸分开,装片。
按照厂家要求,将胶片缠入片轴要在暗房或专门的遮光暗袋中进行。当你摸到胶片末端时,用剪子将连在片轴上的胶片剪下。若胶片是用胶布固定的,很容易撕下来,但一定要慢慢撕,以避免撕破胶片或产生静电火花。然后将卷好胶片的片轴放入罐内,盖好盖子,就可以开灯或将显影罐从暗袋中取出了。
关灯前,每次都应按相同的顺序将显影罐,盖子,片轴,剪子,胶片,暗盒以及启盖器排列好,这样就易于在暗房或暗袋中找到所需的物品。
用金属轴缠片
缠片时只能接触片边,以免在画面上留下指纹。
切记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全暗条件下进行,若你不熟释装片操作,应先在暗室中用用过的废胶片进行练习。
不锈钢的螺旋状片轴通常是从里向外卷片。而朔料片轴通常从外向内卷片。必须严格按装片说明去做,以保证胶片能在指定的片道中装得平稳。到有不正常的阻力或起伏不平,就将胶片倒回几寸,再试装。在这上面的时间,以使胶片平滑地进入片道。要保证手和片轴都是完全干燥的。
对于135胶卷,用剪刀将其末端片轴断开,而对那些一端用胶布固定在片轴上的胶片,则要小心地从胶片上撕下胶布。
◆ 使用塑料轴缠片
某些塑料片必须从外向内将胶片插入螺旋状的片道内。一定要保证装片前,片轴是完全干燥的。因为片道上的湿点会给插片带来困难,要按照厂家装片说明认真操作。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搅动显影罐,以保证显影的均匀性。具体的搅动时间顺序因胶片与显影液的组合不同而不同。一种典型的搅动程序是,在显影开始后,急拍罐底,使罐体直接上下逆向运动,以驱逐吸附在胶片乳剂上的汽泡。然后搅动15秒,在最初显影30秒后,搅动5秒钟,以后每隔30秒搅动5秒钟。一个密封性能较好的显影罐,可通过颠倒和沿罐轴转动而达到搅动的目的,每5秒钟可反复进行两次。
动作最好要平稳。实际上,操作上的连贯比操作本身更为重要。但要避免过度搅动,过度搅动会造成显影过度。搅动不充分会引起显影不均匀和显影不足。
假如暗房温度比显影液的温度稍高或稍低,在搅动间歇时,要将显影罐放在水浴池中,这样就可以保持适宜的冲洗温度。
如果可能的话,在暗房中开始显影,将装好的一个或多个片轴放入剩有温度适宜的显影液的罐里。通常,这种方法能获得最佳的均匀显影,开启计时器,盖好显影罐,就可以开灯了。
如果这种方法对你不适用,那么你可以先盖好盖子,然后在亮室中显影,将显影液通过显影罐盖子上的遮光挡板倒入罐内,只要将罐体稍稍倾斜一点儿,大部分显影罐都很容易倒入药液。当药液加满时,就开始计时,然后再加盖一个小盖挡住注液口即可。
当你使用能容纳一个以上片轴的显影罐时,一定要在装有胶片的片轴上方架上足够的空片轴,以防止在冲洗过程中,装有胶片的片轴移位,量出足以装满显影罐的显影液体积,倒入罐内,要使需要显影的胶片完全装满显影罐,显影液亦应装满显影罐。
如果显影罐能在倒置时不溢出液体,则可在以罐轴为中心转动的同时,将其上下颠倒,且必须握紧罐上方的小盖,防止其突然打开。
不能倒置没有小盖的显影罐,可用前后滑动大约10英寸(25厘米)的方式当地摆动,每秒两次,每向一个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使显影罐转动半圈。厂家推荐的显影时间,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然而,如果发现底片总是比所要求的厚(较深)或薄(较淡),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曝光表和照相机,以确定曝光是否正确。假如曝光确实是正常的,那么,底片总是太厚或太薄,则是有显影设备或显影方法所造成的。可以按照你的愿望来缩短或延长底片的显影时间,以使照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当你做确定显影时间的实验时,变动显影时间要在增减10%的范围内,不要偏离太远。
再者,若显影时间过长,印出的照片很容易造成颗粒粗,反差太大,应减少显影时间,直到获得正常反差为止。
 对于画面太平淡,反差过少的底片,应增加显影时间,使画面更具光彩。
  用肉眼鉴定底片质量是很主观的,即使专家也是一样。因此,不仅仅*视觉检查底片,就冒然下结论改变显影条件。首先应考虑的是用底片制作出来的照片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来,用眼睛观察照片比看底片更重要。假如你能用底片很容易地制作出高质量照片,就说明大可不必改变底片的显影条件了。
 在显影时间快结束时打开罐上的注液口(不要移去盖子),开始将显影液倒出。开始倒显影液的时间要提前。以使计时器指示显影结束时,显影罐刚好倒空,倒流时间大约5-20秒钟,依各人所用显影罐不同而有差异,应记住你所用的显影罐每次倒液所需时间。
◆停显或水洗
  按厂家说明,将稀释后的停显液注入显影罐,用力持续摇动30秒或特殊规定的时间。其作用是停止显影并洗掉胶片和显影罐上残存的显影液,倒出停显液,以将其回收重复使用。因为停显液是酸性的,它比水洗能更快地和显影液中和,它也有助于防止将显影液带入定影液。如果你计划冲洗大批胶片,而且要重复使用定影液,则使用停显液是很值得考虑的。大多数定影液的容量都是基于使用停显液制定的。
◆ 定影
  倒入定影液,将定时器调到所要求的时间,被要求充分搅拌,直到定影时间结束时,倒出定影液。如果需要的话,将其回收重复使用。定影液应和显影液的温度相同。
◆ 胶片的水洗
  为了防止以后胶片影像质量降低,在干燥前,必须将微量的定影液用清水冲洗把残留的定影液从胶片上洗掉。要不断让水从打开的显影罐中的片轴中心流下去,水流下去后从螺旋状的片槽中流出,将定影液冲走,通常流动水洗20分钟就足够了,最好查看一下胶片厂家推荐的水洗时间。
  将胶片挂在清洁、无尘、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利于胶片的干燥。要在胶片底部坠上一个重夹子使胶片伸直。挂好胶片后,直接将一只手的手指用稀释的润湿液充分润湿,然后用两个手指轻轻擦拭夹在两个手指间的胶片,并轻轻地从两边挤压胶片。这是能除去胶片表面水分,而划伤胶片危险最小的方法。为了更快地干燥,也可用柔软的海绵或羊皮小心地擦拭胶片,海绵和羊皮要先用稀释的润湿液浸透,再将润湿液挤出。
  这里是一个可盆浴和淋浴的浴室,可作为一个无尘、僻静的处所,用来干燥胶片。注意在胶片底部坠上一个夹子,防止在干燥过程中胶片卷曲。
  干燥时间因相对温度不同而大不相同。如果需要快速干燥,可用有热循环和空气过滤器的干燥柜。这种干燥柜有不同的规格,如果手头有适当的工具,也可自己制造一个。如果仅仅是偶然需要快速干燥,可用轻便的吹风机。
◆ 设备的清洗
  在等待胶片干燥的过程中,应清洗所有冲洗设备和工作台,如果在残留化学药品变硬结块之前清洗,并将其除静要容易得多。在等待胶片的水洗或干燥过程中,可以充分擦洗设备。特别要仔细地从显影罐和片轴上清除掉残留的润湿剂。因为润湿剂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减弱显影剂的显影功能,并且在搅动时会产生气泡。金属器皿要迅速干燥,防止生锈和沾污。
  如果不能用流动水冲洗胶片,可用一系列的静止水洗来代替:向显影罐内注入与冲洗温度一致的清水,重复六次,每次浸泡5分钟。
◆ 清洗用化学助剂
  使用清洁剂(例如柯达海波清洗剂)可以将定影液迅速从胶片上清洗掉,这会缩短水洗时间,节约用水。当有必要使用柯达海波清洗剂时,应在定影之后水洗30秒钟,然后将胶片放入清洗剂中搅动2分钟,最后水洗5分钟即可。若对影像的稳定性要求很高或要在相纸上使用这种清洗剂。
  除去胶片上多余的稀释润湿液可以加速干燥过程,推好胶片后,用稀释的润湿剂将手指淋湿,然后轻柔挤压两手槽之间的胶片,最好轻轻地压。
◆ 润湿剂
  将水洗后的胶片,浸入适当稀释了的润湿剂溶液,例如KODAK PHOTOFLO溶液,轻轻搅动30秒钟,润湿剂可使胶片易于快速干燥,不留水迹斑。
  用指尖轻轻地沿胶片两边移动,检查胶片是否干透,若胶片摸起来很平滑,不感到发粘就算干透,可以裁切了。对35毫米胶片还要用手轻轻地从齿孔上抹一遍,这里容易留下小水滴,直到齿孔上的小水滴彻底干燥后,方可将胶片取下。
  手拿干透了的胶片的两个边,将其剪成若干小条,为了便于印样片,底片的长度应适合印样片用的相纸的长度或宽度,例如36张的35毫米底片要剪成6段,每段6张底片,它们可印在 8x10 英寸既 20.3x25.4 厘米的相纸上,当然,这样肯定是把相纸挤得满满的。
  每段底片应放在特别的底片袋或信封内,这是由于有些纸和化学合成材料不能用来保存底片,因为它们可能含有加速影像退化的化学物质。
  底片应存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高温高湿会损坏经严格冲洗的黑白照片的有效寿命。
 为了便于操作和归档,把冲洗好了的干燥底片裁成小条,然后将小条放在特制的底片袋或信封内。
  如果你热衷于摄影,最终会积累足够多的底片,为这些底片建立简单的档案,这是有益的。从档案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所要找的底片。一个切实可行的档案体系是给每卷胶片一个由三组数字组成的编号。第一组两位数字表示年份;第二组一位或多位数字表示月份;第三组一位或多位数字表示同一月份中的拍摄顺序,因此,1981年3月拍摄的第四卷,应标明81-3-4。对于具体各张底片以及由它印制的照片,都要在胶卷编号后再加上胶片的片边号码以示区别。上例中,由该卷胶片的第六张印制的照片,可标记为81-3-4-6。
应该在底片袋或信封上适当标记胶卷编号,在资料样片的背面不但要标出底片卷号,而且要标出片边号码。这样,你就很容易查找底片了,如果你需要按主题或拍摄地点来给底片归档,可以使用卡片索引或活页夹,建立一个简洁的编码系统,当然,资料样片也应按如此顺序归档或装订在一起。
为了使底片寿命尽可能长些,要严格按推荐的冲洗工序操作,将底片储存在正常室温(如60-80F即16-27C)上,底片要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相对湿度低于60,以避免霉菌和真菌的生长。由于银影像可能会受某些硫化物侵蚀,因此要防止底片与硫化氢气体及煤气接触。
经过适当归档后的底片,应存放在清洁、不受有害物质侵害的地方。使用活页夹也是底片和资料样片的保存方法之一。
◆ 清除气泡:依附在胶片乳剂上的气泡有碍显影液与乳剂的接触。在开始显影时,急速敲击显影罐几次,即可驱赶出气泡。
◆ 暗的月牙痕迹:痕是由于显影前鲁莽操作,使胶片明显被折所致。
◆ 卷片划痕:脏物或粗砂沾到了照相机内35毫米暗盒的胶片出口处,或在除去多余润湿液时,手指或海绵上沾有脏物或粗砂造成划伤。
◆ 污点和化学药品的沉积:这通常是由水洗不充分或润湿液浓度太大引起的,重新水洗和干燥,会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 不定型的条纹和斑痕:这是干燥后的小面积乳剂偶然再次被水润湿所引起的水迹斑,也可能是由于在干燥过程中残留在胶片上的水滴所致。这种情况一般会在未用润湿剂的情况下发生。
◆ 小颗粒嵌入乳剂:这是潮湿乳剂在干燥时沾上了脏物或灰尘所致。重新水洗并把胶片挂在清洁的地方干燥,会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完全透明的胶片:这是因把定影液错当显影液。首先倒入了显影罐所致,应在容器上明显的标签,以避免显影液和定影液混淆。
  仅仅有片边标记的透明胶片:虽然胶片已经过显影,但在照相机内未接受暴光,应检查一下照相机的装片程序及照相机的快门操作。
◆ 静电:静电荷会在胶片上产生泛痕,操作未冲洗过的胶片时,应避免胶片的急速运动,例如快速倒片,因为快速倒片会引起摩擦,产生静电,从胶片末端卸下胶片时,也应慢慢操作,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中。
  形状不规则的污斑:在片轴上,胶片弯曲折出了片道,使相邻的两层胶片粘在一起,致使冲洗不均匀,产生污斑。
◆ 胶片整体发灰:胶片蒙上了一层灰雾,这可能是装片时暗房漏光所致。
看起来密度太大的底片:
  这或是由于显影液稀释不够,或是显影时间太长,或是显影温度太高,或是搅动过分,或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导致显影过度。也可能是因暴光过度引起的。
反差太小:暴光不足 反差太小:显影不足
看起来反差很小的底片:
  这或是由于显影液过期、陈旧或太稀,或是显影时间太短,或是冲洗过程温度太低,或是搅动不充分,或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导致显影不足。
也可能是由暴光不足造成的。
纵向条纹:
因显影罐内溶液液面太低,致使片轴未能被药液浸没,造成一部分胶片未完全显影或定影。
颗粒过期:
  可能是由于严重暴光过度或显影过度引起的。冲洗过程中温度的急剧变化也会使乳剂形成和粗颗粒类似的网状物。
  精心制作的资料样片,对摄影工作好处颇多。有了资料样片,可同时观看多幅画面,大大方便了照片的挑选和归档。除此以外,还能帮助你选择放大用的最佳底片,为你提供有关如何放大每幅照片的线索。虽然在制作资料样片时需花一定的时间,但可使你在放大照片时节省几倍的时间。
资料样片,又称接触法印制片,是用影调正常的整卷或部分底片印制出的有正像画面的照片。接触印制的样片上的每一幅画面都与原来的底片尺寸相同。要记住,各张底片的密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样片就会有个别画面比其它画面更暗些。
  把接触印片用片框放在放大机底版上,开启放大机灯泡的开关,关闭室内照明灯,提升放大机机头,直至它所投射的光线足以覆盖整个片框为止,调整焦点,直到空底片夹边缘在底版上投下清晰的阴影,勾画出受光面积的轮廓为止。
必须反复调整放大机高度,反复调焦几次,以便得到一个超出片框之外几英寸的清晰边缘,注意放大机机头到底版的距离,量出这段距离。如果放大机上有标尺,也可从标尺上读数。
  每当制作资料样片时,都要用同样方法调整放大机,每次调整放大机机头与底版之间距离时,其距离都要保持一致,这样相纸在暴光时,会自动获得相同的照度,更容易确定暴光条件。
  将光照面积的轮廓,用*放大机底版影调形成对照的遮片条标志出来。当放大机光源关闭后,这些遮片条可以表示出接触印片框应放的位置,然后关闭放大机光源,开亮室内照明灯。
用接触印片框将底片条压在放大纸上,以便样片的印制暴光。
◆ 接触印片的准备
  接触印片框(以下简称片框),是将底片片条压紧在放大纸上的装置。商店出售的片框通常是用合叶将巨型玻璃或透明塑料连到硬底座上,将二者和在一起。某些类型的片框有一排沟或夹子,使底片条能准确定位,另一些则没有。这两类片框都使用于8*10英寸(即20.3*25.4厘米)的照相纸。
  在照明灯下查看底片,如果必要,可轻轻吹去沾在底片上的灰尘或布毛。操作时,要拿片条的边缘,避免在画面上留下指纹。检查底片片框的透明板,要用柔软洁净不掉毛的布擦去灰尘和指纹。如果片框设计是先放底片再放相纸,应按片框说明书要求的顺序排列,一定要使底片的乳剂面向相纸,否则样片上的影象是左右颠倒的。
  假如底片片条放在照相用透明聚乙烯底片袋中,制作资料样片时不必将其取出。只要片框能适应各种底片尺寸,这种底片袋就可用。透过底片袋制作样片,会使底片更洁净,因为不必常常触摸到底片了。
  在准备往片框中装相纸时,要关闭室内照明灯,开启暗房安全灯,从相纸袋或纸盒中取出一张正常反差的相纸。操作时,也只接触纸边,仔细将装相纸的容器完全封好,在相纸背面用圆珠笔写上底片卷号。将相纸放入片框,令其乳剂面对着底片乳剂。相纸的乳剂*在安全灯下看起来比纸的背面亮些,且有反光。锁住片框,使底片和相纸紧压在一起。
  假如片框使用要求是先放相纸,再放底片,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在安全灯照明下装片。
◆ 临时性的片框
  若偶然使用,可临时准备一个片框,在放大机底片遮光片条标志的范围内放一张相纸,乳剂面向上,将底片乳剂向下排列在相纸上,然后在上面盖一块比相纸稍大的玻璃板,使底片和相纸紧紧压在一起,要用金刚砂(既碳化硅)砂纸磨去玻璃的锋利边缘,或用胶布将其边缘缠好,以防手被割破。
 暴光之前,(在安全灯照明下),再次检查一下底片是否排列整齐,底片条的定向是否正确。如果这一步不认真,会因某些底片定向颠倒而引起样片上画面颠倒。
  核对一下放大机镜头焦距与所有胶片尺寸是否相对应,焦距常常标记在镜头前的固定环上,如图所示,如果不知道该用哪种焦距的镜头,可查阅放大机手册。
 比标准焦距长的镜头,在任何高度,放大倍率都比校准镜头小,用比标准焦距短的镜头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画面。
  如前所述,调整放大机的高度,使机头处于接近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及相似的资料样片所需的高度,要用放大纸印样片,将镜头的光圈调到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时所用的光圈;调整计时器,使暴光时间与放大照片时一样,按这些步骤通常会制作出其暴光量至少是接近所需要的暴光量的资料样片。
  假如你还不是具备足够的暗房工作经验以确定放大时的正确暴光条件,那么,在印第一张样片时,镜头光圈可调整到f/8,暴光时间定为10秒,既然必须从某个暴光条件开始试验,那就从这里开始好了。
  一定要使片框面向上方,放置在光照面积之内,然后开始暴光,暴光结束后,从片框中取出相纸,
◆ 资料样片的冲洗
  用和放大纸或印相纸相同的方法严格冲洗样片。
  定影30秒以后,可以开亮灯,在开灯前要再次检查装有未相纸的口袋或盒子是否完全封好了。
  如果整张样片太暗,这是因为暴光过度所至,适当少暴光时间即可制作出暴光合适的样片。
  整张样片都太淡,是暴光不足所至。重新制作时,延长暴光时间,可制作出暴光正确的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