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基础知识

2024-12-31 00:59:0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怎样阅读议论文(一)

议论与记叙和说明一样,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天下事物,不分巨细,皆可入议论的范畴。

凡以议论或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也叫说理文、论说文),它是与记叙文、说明文并列的常用文体之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一要多读二要得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选》烂,秀才半”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应当读范文。马列经典著作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多读经典著作,不但能提高理论修养,发展认识能力,还能从中学习议论文的语言和写法。其次要多读有定译的名作和报纸杂志上经常发表的优秀议论文,它们能从多方面给人以启示。科技论文的数量日增,过去如果没有学过一篇地道的科技论文,应当迅速补上这个空白。在阅读时既要广泛涉猎,又要联系自己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有所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必将促进读写议论文能力的提高。读写得法,方能有所收获。读书最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熟读精思方有所得。从读书的这个要求出发,对一篇议论文来说该怎样去读呢?文章到手,眼看口诵。通过默读和朗读,在对它有一定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题目的特色和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议论文常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好题目。它或点明中心论点,或表明论述的问题,或点出议论的范围。有的带启发性,有的带讽刺性。有的显得严肃庄重,有的显得新颖别致。总之,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常有自己的特色,具有独特的作用。题目标得好,不但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象磁石一样吸引读者争先恐后地去阅读,而且能帮助读者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好的议论文题目,有三个特点:即概括性、思想性和启发性。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论述的基本内容;观点正确,态度鲜明;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个题目,其特色是,用名言作标题,学术味浓,言简而义丰;其作用是,既概括了文章所论述的基本内容,又表明了作者对写文章的鲜明态度,对从事文墨的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阅读时重视题目,写作时就有了借鉴。题目标得不好,一篇好文章也可能遭受到冷遇。

二、从抓准论点去把握全文中心

论点是设论文的第一要素,是议论文中心的体现,只有抓准论点,才能把握全文中心。

有些议论文,由于内容单一,只有一个论点。有些议论文,由于内容复杂,论点不只一个。论点多的议论文,论点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从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只有一个论点的议论文,这个论点就是中心论点。

论点间是主从关系的,其中一个是中心论点,其余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分论点间多是并列关系)。

主要论点是并列关系的,论点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我们阅读时,抓住了中心论点或并列的主要论点,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论点,把握全文中心并不难。从内容看,议论文的中心是作者直接而明确提出的主张,在文章中表现为鲜明的观点,居于全文的统帅地位,文章的内容是围绕着它来展开的。从论证结构看,被全文主要论据所证明的那个论点,或被主要阐述其道理的那个论点,就是全文的中心。从论点在议论文中出现的位置来看,由于作者的构思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有的出现在标题,有的在文章开头,有的在文章中间,有的在文章结尾,有的散见于全文中,要读者自己归纳。

要抓准论点,必须对全文有一定的理解,否则将抓而不准。例如《不能让黄河的历史在长江重演》这个标题,可能被误认为是中心论点,但只要细读全文,有了理解,就不难判断出“长江有变成黄河的危险”是全文论述的中心,文中主要论据是用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其标题是针对这种“危险”,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要求。

从抓准论点去把握全文中心,目的在于学习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用论据去证明论点,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去展开论述的。

三、在理清材料中认识论据的作用

有人认为:“议论文的材料,就是议论文的论据。”这种看法不够准确。一篇议论文,常有非论证部分,运用的材料在文中起补充、说明、交代背景、介绍情况的作用,虽然它们与所论证的问题有关,但是不起论据的作用。只有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才是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包括数据)和理论论据,它是议论文的第二个要素。在阅读议论文时,要理清材料,掌握论据,认识它证明论点或驳论点所起的作用,进一步领会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服从观点的关系,克服写文章时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的毛病。《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其中心论点是“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人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毛泽东同志用了大量典型事实和引用艾奇逊的论调来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有力地证明了上述论点,充分实现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具有无力辩驳的逻辑力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文,作者的观点是写文章要讲究文采,用了孔子的名言作立论的依据。《当代徐霞客》一文,作者指出:“要振兴中华,没有点献身精神是不行的”,接着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去证明它。运用典型事实、引用名言来确立或证明论点,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这就是论据的作用。我们在理清材料中去掌握论据,也有助于抓准论点,把握全文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论点和论据间的转换关系。有的分论点作为事实性的结论,在证明中心论点时,它是有力的论据。这个论据当被新的论据证明的时候,它又是论点。这种情况在一篇议论文中甚至可以层层包容下去。《不能让黄河的历史在长江重演》一文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怎样阅读议论文(二)

四、从分析结构入手学习论证方法

论证是议论文的第三要素。没有符合逻辑的论证,不善于恰当地使用论证方法,安排好议论文的结构,也写不出有质量的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来安排的。全文分作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绪论就是文章的开头,有领起全文的重要作用,或提出论题、点明论点,或概述议论范围、交代写作目的,或摆出错误的论点等,绪论常写得比较简要,用几句话就引入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本论部分。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归纳出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发出号召等,结论应与绪论相呼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二自然段属于绪论,三至八自然段属于本论,第九自然段属于结论。在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时,可依据其结构的基本方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但文章的结构与作者的思路密切相关,因此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加之有些议论文内容繁复,结构也较为多变,在分析结构时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先大处着眼看全文,然后看局部,层层深入。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就是分析作者的思路,分析作者怎样用论据证明或反驳论点的,因此要重点学习论证方法,以了解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求知》一文,作者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然后讲了求知的目的、意义,求知的方法和作用。综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直接讲道理的方法来阐述论点。《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生活的道路》一文,作者是从典型的事实出发,略作一定的分析来推出论点和证明论点,主要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阅读议论文,从分析结构入手学习论证方法对写作议论文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训练我们思维的逻辑性。

五、学习和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内容的理论性、论证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集中体现了议论文的特点。理论性越强,其语言的概括性就越强。在议论文中,要使用一连串的概念进行一系列的判断和推理,这就要求议论文的语言更准确、鲜明、合乎逻辑。

准确,就是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具体说来就是用词准确,能正确地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句子恰当,能用准确的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句子和句子之间合乎逻辑。能用一个或几个正确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这样的语言有逻辑性,也能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要求对语言的理解要准确,才能学习和掌握其语言的特点。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般都是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并且决定献身为人民服务的”。这句话中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大事”、“人民疾苦”这些概念就十分准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特定的属性和范围。这个句子是一个直言判断句,它准确地表达了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一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年纪很轻的时候所具有的特点。“一般”一词的运用,所指的是许多,具有普遍性,但不是所有。这样的语言的确是准确而鲜明的,完全合乎客观实际。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推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个结论时,就在前面提供了确凿的事实论据,作为推理的依据,其语言的逻辑性非常严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常常突出体现在重点句和句群上,阅读时对它们要做重点分析,把它们联系起来对把握全文的思想脉络很有帮助。要记住一些典型的名言和警句,它们是议论文语言的精华。

议论文的概括性,并不排斥其语言的形象和生动,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大多数的议论文都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作者的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论叙、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议论文的语言显得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对每个作者来说,其议论的语言往往有独特的风格,阅读时要认真体会和学习。

另外,有些政论文的针对性很强,或者离我们久远,在阅读时要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或者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加深对一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应该借助于参考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学习某位作家议论文的风格,也需要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评论这位作家议论文的专著,使阅读取得更大的收效。

阅读时应做读书笔记,集点点滴滴的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头脑。

回答2:

2006年中考题型基本回答公式:
15.要点筛选题(抄---从材料中抄)
16.作用(说明了......(对象)的......(特征)
17.分析(句子或词"换""删')
A:知道词意----先解释词语:"此词指......"如果去掉(换)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与原文不符.
B:不知道词意---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是......没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是......因此不能去掉
18.内容理解---整体把握
(注意:议论文讲的是理而不是情)

回答3:

记叙文阅读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04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议论文阅读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说明文阅读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回答4:

现在知识点都不大考了.
你要想提高成绩,要重视能力点而不是文体知识点.
而且能力点是不分文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