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是什么?

2025-02-22 12:11:5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汉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到汉武帝时,这些诸侯国的势力相当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武帝还找借口,逐渐削减侯国,将权力收归中央。这样,逐渐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在财政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而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的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势力,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非常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从而使汉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从此被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与此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因而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文化发展。

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较长时间,其中大规模的战役有三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过这次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从而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回答2: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1、措施:① 置中朝(内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② 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③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回答3:

(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加强尚书令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民族上:反击匈奴,巩固了汉朝的大统一,加强与百越等少数民族的关系;(5)对外关系上:开通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同中亚,南亚及日本,朝鲜的关系。

回答4: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三国的大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