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好写,文章难做。写几个文字串一串容易,但要把文字串的有血有肉,有神有貌,有喜有怒,有泪有笑,也就是说,要让自己的文章能吸引人,带动人,很难。很多朋友为自己的文章不能感人而苦恼。这个的确是个问题,文章写出来就是要感染人,感动人,引导人,帮助人,否则,我们的文章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充其量就是文字的堆积。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感人呢?我来介绍几种方法,供朋友们在日常写作中参考和揣摩。一是关于细节的处理问题。世界上的事一般来说都大同小异,我们的注意力在很多时候是集中在大的东西上的,对小的东西很容易忽略,否则就好像成了鼠目寸光了,这是我们的普遍问题。即便是理想,也说要树立远大理想。可西方人告诉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代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这些思想后来被我们丢掉了。文章不能这样,要想把文章写好,必须要有捕捉生活细节的眼光,必须要有描写生活细节的意识,必须要有刻画生活微小之处的笔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照应,缺少一个环节,这事情就难办。有时候,往往就是在看似漫长而平淡的事件发展中,偏偏容易出现那些微小至极的,不容易被人察觉的感人细节,如果我们没有捕捉到,那这个事情就不好写了。但如果我们捕捉到了,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小的,细微的,当作大的来写,让这些一个一个的微小亮点,去照亮整个事件或者人物的全面,成为整篇文章体格上的珍珠项链,让它顺理成章,顺其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文字里,在我们的文字中奕奕闪光,那就不得了,那就点到事件或者人物的底子里去了,就掏到事件或者人物的内心里去了,这样的文字自然就成了文字的极品。看一看古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那真叫做不厌其烦,烦厌其极,但就是在这些平常的生活描述中,道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使人性在文字的铺陈中自然流露了出来,真叫笔刀老道,入木三分,好像杀人都不见血的,文字的厉害大概就在于此吧。二是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悟性问题。我们写一个人或者事物,应该说首先要对这个人或事物是有所理解的,记住,是理解,是将心比心,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净化,不是仅仅地去了解,理解和了解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我们对其有所理解,我们才能把所要写的人或事跟我们自身的理解、阅历,以及对生活的体悟、对人性的把握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文如其人,说的是文章的才情就像作者的才情,是绝对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所以,如果我们对我们所写的人或事不够理解,没有挖掘出每个具体的人的具体特点,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容易千篇一律,因为我们没有控制好我们自己,由着我们自己的性子去了,结果笔头一滑,十万八千里去了,跟要描写的人和事连边都不粘。有的朋友或许会说,你这说的不对,我明明写的就是那个人那件事吗,怎么能说一滑就十万八千里去了,跟描写的不粘边呢?如果这样理解,那你又错了,文学就是人学,是学问,文章跟人一样,不是看我们长得什么样,更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思想有多深,精神有多强,神态有多妙,风貌有多靓。外表的东西是不值钱的。三是抒情和议论的问题。抒情和议论不能无病呻吟,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抒情和议论表明的是作者自己对所写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带有自己明显的感情色彩,如果说文如其人,那么,抒情和议论的文字就是作者思想性格和精神魅力的直接流露和体现。它反映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判断力是否正确,是否精到,是否符合人类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一个作者长期写作实践的积累和把握,抒情议论的好,可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档次,关键的时候就那么一点,就会让人如梦方醒,对人生,对世界,有顿然朗朗的感知,就像忽然长了天眼,一下子看得那么远,那么深,这就是作品对人,对读者的帮助作用。抒情和议论要基本把握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超越这个规律,不会有人认同,我们的抒情和议论就白瞎了。但是,也不能对所有规律百依百顺,很多陈旧的东西需要作者去革新,去改变,去创新,去引导人们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这是作者的使命。这就需要作者首先要具备超前的思想意识和不同凡响的卓见,既不能远离群体,又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果这样,人家不如站大街听风声,谁愿意看咱们的东西呢。所以,抒情和议论有的时候就得结合所写人物或事件的实际特点,抒出别人想抒而又不敢抒,或者不会抒的东西,就得议出别人想议而不便议,或者不会议的问题。四是环境描写的问题。什么样的事件配什么样的环境。有的人说当时发生了喜事,可天气却是灰蒙蒙的。或者当时发生的是丧事,可天气偏偏却是晴空万里。是的,人的心情本来与天气,与环境,都没有关系,只是人的情绪使然。所以说,作品求的是艺术和感觉的真实,而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的复制,原原本本的生活的复制,那不叫创作,那叫照本宣科。创作是一种创造,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是引人们思想,预示时代潮流的旗帜,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所以,要根据当时当事的情况,恰当及时地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但不能太多,能衬托和渲染你要写的情景就行。五是文字表达的问题。你有这样那样的好想法,想表达出来,有一种表达的冲动,但往往事到临头,提笔写的时候,却觉得又不知道从何开头,怎么写,或者写了,却感觉跟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没有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的经历,并且,这种感觉会伴一个作者一路走下去。人总是不会满足的,你突破了这个关隘,下一个关隘就又在等着你了。写作一样,永远不会满足。要想得心应手,达到我写我心,随心所欲,字现其念,只能不断写不断琢磨,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这是个硬功夫,谁都替不了谁,能够给你一点帮助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谁都如此,谁都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包括什么大家,不过也是在文字堆里淘金,一粒一粒淘出来的。就想瓜桃李果,不分什么大的小的,统统都要经历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这样的历程,最后才能有所果实。这样,我们就会有些自信心,这样,我们就不会在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错误地产生好像我们不是那个料的消极思想。可以鼓舞我们积极健康地走在文学追求的路上。其实,追求是完美的,过程是享受的,走在路上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写作是这样,其它事情亦然。不要过分期望这样那样的结局,不论什么事,一旦成为结局,一切都兴味索然,寡淡得很。走着,让我们快乐着![一点个人浅谈,不妥处请朋友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