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吃早饭,至今不少人还是习惯吃油条、烧饼、辣汤。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常说,辣汤是“小人”,豆腐脑是“君子”。此话怎讲?原来不是说吃辣汤的是小人,吃豆腐脑的人是君子。他的意思是,辣汤吃来粗豪,豆腐脑相对就高雅了许多,区别在什么地方呢?首先辣汤所用的酱油作料不讲究,而配豆腐脑的酱油作料却一定要用上好的,还要上好的虾米、什锦菜、香菜等等;装辣汤的碗用的是粗蓝边二碗,不讲究,而装豆腐脑的碗却一定是较细的瓷质青花撇碗。 淮安早年的豆腐脑挑子也很特别,首先那根扁担就很有特色——弯成弓状,两头翘,扁担上还往往用藤条打几道箍,给人的感觉是扁担虽是负重的,但他的扁担却是“细货”。豆腐脑的挑子就更讲究了,圆桶形的,上上下下都用桐油漆得雪亮,中间盛放豆腐脑的容器是用紫铜做的。呈坛子状,四周是保温层,顶端是一块圆形的棉焐子把口盖得严严实实。棉焐子的外围则是放作料的地方,都是瓷笔筒当作料容器,豆腐脑盛到碗里后,用小汤勺熟练地从一个个作料容器里各样取一点放到豆腐脑里,那 瓷汤勺与瓷笔筒碰撞发生的响声,如玉石轻叩。令人心悦。盛豆腐脑也是个“技术活”,所用的铜勺是那种扁撇的,盛豆腐脑时,总是先把浮在上面的浆汁撇到碗里,于是用手把碗一晃随手把浆汁倒掉,既去了浆汁,又把碗再一次清洗一遍,让你放心。回忆起来,看卖豆腐脑简直是在看表演。 几年前我去绍兴,因为鲁迅笔下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故事,特地到咸亨酒店买了一盘茴香豆吃,端到手一看,原来鲁迅说的茴香豆就是我们淮安人吃的五香蚕豆嘛。说句老实话,淮安的五香蚕豆真的比绍兴茴香豆好吃,首先淮安五香蚕豆煮得烂,吃到嘴里绵软,五香味又都渗透了,余味无穷。相比之下,绍兴的茴香豆,煮得没有淮安的烂,茴香味当然只在表层。绍兴的茴香豆用糖色,所以有点甜,淮安的五香蚕豆,则是原汁原味。可惜,淮安没出大文豪鲁迅,所以淮安的五香蚕豆不出名,缺少名人效应,也就失去了商机。 其实淮安有特色的小吃还是很多的,绿豆圆,回卤干,糍粑、糖粥、汤圆。包括烧饼、炕饼,只要能像早年那样做出特色,应该还是有市场的。记得50年前东长街娃娃井附近有一处叫小押巷的地方,一家打炕饼卖,别的人家炕饼大多有几锅放在那里等人家买,而小押巷的炕饼,什么时候去买总是排队,为什么?一来面好,打出的炕饼白,二来揉功足,吃到嘴里有劲,三来不吝惜炭火,炕的时间长,不仅炕得透,表面的“盖子”也厚脆香,所以远近闻名。同样是蹄汤面,丁老店的蹄汤面就最出名,吃的人也多,因为汤稠、蹄肉是名副其实的“水晶蹄”,同样是阳春面,胜利饭店就高人一筹,别看胜利饭店是早年淮安数一数二的大饭店,但店大不欺客,一角贰分钱一碗的阳春面不仅用料不含糊,面挑到大青花撇碗里,总是翻卷一下,从上面看就像梳子梳过的一样,服务员把面端到顾客面前,还客气地说一句“您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