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在如今的社会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如生产产品般输出鸡蛋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鸡蛋的认识,或许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从蛋黄蛋白联想到到一个小生命的奇迹升华。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农业是文明的核心。就在不太遥远的过去,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在家中目睹鸡生蛋、蛋生鸡的奇迹。这种神秘的现象让古时的人们感到好奇、困惑,甚至产生莫名的崇拜。 我们华夏文明由雏鸡的诞生联想到世界的起源,“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看来在我们祖先的眼中,鸡蛋的孵化犹如天地诞生般神秘。这种“卵生崇拜”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如《史记·殷本纪》记述商朝人先祖契的来历时提到有娀氏的女儿简狄“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同样,在《史记·秦本纪》中,文章伊始就记载了颛顼的孙女女修织布时“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而这位大业就是秦人的先祖。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这玄鸟蛋孵化出了两个重要朝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对蛋朦胧而浪漫的崇拜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文化中,直到如今,染红壳的鸡蛋依旧是新婚、生子、满月时,人们表达祝福的重要载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蛋的理解逐渐清晰,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蛋和卵细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鸡蛋到底是否就是一个细胞?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人说整个鸡蛋就是一个放大的卵细胞,蛋壳内的那层膜是细胞膜,蛋清是细胞质,蛋黄是细胞核;也有人说蛋黄是卵细胞,卵黄膜就是细胞膜,蛋黄就是细胞质,而蛋黄上面的小白点是细胞核;还有人认为鸡蛋本就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这些说法哪一个更准确呢?其实只要了解鸡蛋形成的过程,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最大特点在于“干粮自备”。我们先不考虑受精的因素,了解一颗饲养场中未受精的蛋是如何诞生的。在母鸡的卵巢内,血管把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胚胎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注入卵细胞的前身——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内,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大部分的细胞质都缩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中。为了容纳足够多的“干粮”,细胞膜扩展到不可思议的大。十多天后,装满蛋黄液的卵母细胞离开卵巢,踏上了它的征途。 走出卵巢时,卵母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与雄性那边的状况不同,雄性的精母细胞会全部减数分裂成精子,而卵母细胞为了保证卵子质量,分裂后,只有一个细胞继承了所有的蛋黄液,而分裂时产生的其他缺乏营养的细胞被称为极体,遭淘汰抛弃。至此,一个成品的鸡蛋黄诞生了。它的的确确就是一个超大生殖细胞,尽管细胞核依然小得看不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大概判定它所在位置——浮于蛋黄上的白色的胚珠内。我们吃鸡时遇到鸡腹中大大小小的未成熟蛋,大多数是卵巢中处于不同阶段的蛋黄。 蛋黄是蛋的精华,需要十多天才成形,而从蛋黄到鸡蛋则仅需一昼夜时间。离开卵巢的蛋黄被输卵管捕获,借助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开始了在输卵管中的旅程。 首先,蛋黄进入蛋白分泌部,在这里,蛋黄被腺体分泌的浓蛋白包裹,同时通过旋转蛋黄使一部分靠近蛋黄的浓蛋白扭成保护蛋黄的安全带——系带。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给孵化中的小生命供给除蛋黄外的额外营养。 随后,包裹了浓蛋白的蛋黄进入狭部,这里的任务是形成保护鸡蛋的内外两层卵壳膜。气体和水等小分子可以透过卵壳膜,细菌,霉菌则难以突破这道防线。这两层卵壳膜在鸡蛋生出后,因温度下降会在鸡蛋的钝端自动分离开来形成气室,以助于孵化时胚胎的气体交换。 紧接着,鸡蛋进入子宫,大量吸收水分形成远离蛋黄的稀蛋白,同时利用钙盐在卵壳膜外堆积成蛋壳。最后色素细胞对鸡蛋染色,并在蛋壳外涂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胶质。一切妥当后,随着母鸡肌肉强有力的收缩,一枚鸡蛋离开母体,诞生了。 如果是受精卵,情况会如何呢?受精的过程在输卵管收集蛋黄的那一刹那完成。在随后的蛋白包裹等工序中,受精卵已开始发育,等到鸡蛋形成离开母体的时,里面已经有成百上千的细胞形成。蛋黄上的小白点发育成了胚胎,变大变浓,称之为胚盘。受精的鸡蛋生出后停止发育,但只要给予蛋合适的孵化条件,胚胎就会汲取着蛋黄的营养继续发育,不断分裂,形成血管、心脏、神经以及各个器官。在胚胎发育的后期,胚胎除了从蛋黄获取营养外,还会大量吞食蛋白以加速体重的增加和羽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