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公交服务全部由私营或公营机构经营,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补贴等直接资助。 政府最重要的宏观管理是对公交工具实行总量控制与价格监管。政府通过对巴士运营线路、渡轮航线实施经营专利权许可,对公共小巴、出租车牌照实行定额拍卖发放,有效控制各类公交工具发展总量。政府统一确定出租车等运营价格,审批巴士公司调价方案,通过官股代表对拥有自主定价权的地铁、九铁公司的定价决策实施实质影响,确保各类公交工具收费合理,保障市民根本利益。 九铁公司是政府全资拥有,地铁公司政府股份占77%,两个公司的董事局及管理高层的人事都由政府主导。巴士公司等私人公司的董事局里按规定至少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两个代表,政府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并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政府的意见。 如果各公司运转正常,政府不会主动干预其经营行为,如果有公司运转失灵影响到公众的利益,政府会出手干预,甚至使之淘汰出局。 市场调节的一大作用是让社会资金能自由进入公交领域投资,使公交发展始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既不用掏钱投资公交,也不用背上给公交补贴等财政包袱。 香港1979年成立地铁公司,政府一次注入321.9亿港元。2000年地铁公司实行“官有民营”体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政府占77%的股份,其余23%的股份由私人股东拥有。 香港的巴士、小巴、电车都由私人公司运营。出租车80%归市民个人拥有,出租车牌照一经政府拍卖即进入市场自由买卖。这种体制使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资金全部来自社会。 市场调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各种公交服务之间、每种公交服务内部的自由竞争,防止垄断产生暴利及损害消费者和业者的利益。比如地铁与地面交通就存在竞争,将军澳地铁支线通车后,营运与地铁走向重叠线路的巴士公司就立即减价争客。 各公交机构按审慎的商业原则自主经营。香港无论私营还是公营公交机构,都实现了全面盈利,这在世界各地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