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枪筒、炮筒里有一圈圈的螺旋线?

2024-12-18 06:57: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枪筒、炮筒里的螺旋线称之为膛线。枪管内部布满了螺旋状的膛线线,所以枪管的横截面并不是一个光滑的圆,而是一个内部呈锯齿状的圆。子弹射击时,受膛线的影响,在枪管内快速螺旋前进。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 使弹头在出膛之后,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膛线的旋转角度必须要根据弹头的重量、长度、以及速度来考虑。膛线根据旋转的方向可分右旋、左旋(从射手方向看去),一般常用的条数有:4、5、6、8条,所以常常可以在枪支规格中看到像是“6条/右旋”之类的规格。

扩展资料:

现代制造膛线的方法主要有:单点钩切法、多点拉削法、模头挤压法,锤锻法。

1、单点钩削法,这种膛线制法是使用一个钩状削刀,在枪管内和膛径同大的内壁,边转边切,削出单条膛线来。每切一次,就逐渐增加切削的深度,直到达到预计的阴膛线深度为止。

这种制法早在16世纪就已发明,但非常耗时耗力,现代其它膛线制法出现后,它就不再被用来进行大量生产,只有少数提供订制枪管的小型工厂仍然用它来制造高级枪管。

2、多点拉削法,这种制程是单点钩削法的改良,使用拉刀,边拉边转,一次同时把数条膛线切削出来。早期制法要换拉刀拉削多次,每次拉刀都比前一次大一点,逐渐增加阴膛线深度;现代则在同一支拉刀上有多组刀模,后面的刀模比前面的要大一点,因此不必换拉刀就可以把膛线切削出来。

3、模头挤压法,在1950年代由美国雷明顿公司工程师麦克.华克发明的膛线制法。其方法是先将枪管钻一个比膛径稍小的洞,然后用一根上面有跟阴膛线对应突起的高硬度模头,用高压机器从洞中边转边压下去,将钢材挤成阴膛线和阳膛。是现代制作高级枪管的方法之一。

4、锤锻法,这种方法是现代制造枪管膛线的方法,多用来制造多角型膛线,适合大量生产枪管,由德国在1930年代发明。

它的作法是将枪管钻一个比阴膛直径稍大的洞,将一根和枪管内膛形状相反(阴膛线位置突起)、贯串整根枪管的高硬度模杆放在洞中,然后以机器在枪管外锤打,把钢材挤到紧贴模杆,然后将模杆抽出,模杆突出的地方所压出的就变成阴膛线了。这方法又称冷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膛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来复线

回答2:

枪炮刚发明不久的时候,枪筒和炮筒里面都是光溜溜的,没有螺旋线。那时候,枪弹和 炮弹打出去以后,一个劲儿地直朝前窜,可就是命中率太低。 从前在两军交战的阵前,还闹过一些笑话。有时候枪弹和炮弹刚飞出不远,就倒翻跟头 掉了下来。还有一枪弹和炮弹刚出了枪口、炮口,就掉转头往自己的阵地跑。尽管是一等的 后来,原因总算找到了。毛病是出在枪弹和炮弹飞行时,由于受到空中楼阁气的阻力, 总是东倒西歪,方向不够稳定,甚至翻起跟头来。 还是孩子们玩的陀螺解决了这个难题。人们从陀螺那里得到了启发,有人建议在枪筒和 炮筒的内壁,刻上一圈圈螺旋线。这样,当枪弹和炮弹沿着这一圈圈的螺旋线射出以后,就 会绕着自身的轴线象陀螺似的高速转动。任何物体如果绕着自身旋转起来,由于转动的惯性, 会保持转动轴线的方向不变。这样,它就象陀螺一样,不会东倒西歪了。 枪弹和炮弹射出以后,既然象陀累那样地旋转着前进,那么它的身体就不会东倒西歪, 弹头也就能始终指着目标前进,即使遇上了空气流,也不会轻易地改变方向,这样就大大地 提高了命中率。 陀螺转得愈快,愈不容易倒。枪弹和炮弹在飞行时,旋转得愈快,方向也就愈稳定。因 此,现代的步枪筒内,大都刻着四条螺旋线,子弹从这里钻出枪口的时候,每秒钟竟可旋转3600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