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任何疏忽都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很容易判断。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图纸投入生产时,很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非常普遍,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也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得出来的结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等等,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才是最主要原因。 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看看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加工过程细节。比如说铸造的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等等;又比如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往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能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避免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 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人性的因素(现在叫人机工程学的说),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你不能指望别人先告诉你清楚,因为别人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能考虑到那么多细节,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会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 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次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什么的,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要有创新,但一定还要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是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 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等等。 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号称机械设计工程师,真是信手拈来满地都是啊。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那些买不起也用不上那么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 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能称之为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人,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其实我们只引进了一半,而另一半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的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机械设计师,是指掌握相应行业的机械设计知识 例如液压设计,某种机械机构的设计。主要运用"AutoCAD"、"Solidworks"、"UG NX"、"pro/e"等相关软件设计机械零件、 绘制机械图。
成为一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熟练的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工艺图(工装、卡具等)。
2.熟练的运用机械原理、机械机构、机械设计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按设计任务要求:创造性的设计效果好、出成本低产品。
3.熟练的运用电脑辅助设计:2D软件工程图、3D软件设计产品和造型效果图。
4.会画效果图,能把产品的整体协调感、质感、色彩变化、设备的主体感、整体效果和谐感等正确地表现出来。
5.熟悉各种材料(材料的性能、特点、尺寸规格、色泽和价格等)及热处理的方法,才能正确地选用材料和恰当的热处理的方法。
6.熟练正确运用典型机械机构类型,特别是对每种机械机构的优缺点、常用的结构方式、方法等。
7.提高机械各种方面的知识与修养,熟悉各种的基本特征与变体。了解各种设备的历史发展和采用的机械机构、结构方式、方法。
8.具备测绘的知识与技能(测量的方法和准确性),能正确地做好现场测绘草图和改进设计有关资料。
9.熟悉各种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能正确编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正确选用加工设备、各种工具。
10.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修养(各类设备的发展现状)。这对设计出性能稳定、造型美观、有时代感的产品有利。
11.会善于做设计资料的搜集与积累工作,列如,工具书(手册、标准等)、测绘新方法、拍照、复印和记录等手段,不断积累有用的各种设计资料。
12.掌握专业调查的技巧,不论是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的调查,都能抓住要点,得到设计师应掌握的情况与信息,以利于机械设计工作。
13.会独立制作高质量的模型,这就要求设计师懂材料、工艺做法,并会使用必要的工具和设备。这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动手能力。
14.会测量,会分析问题,还会终合误差运算。这些设计师也要掌握技能。
15.机械设计师熟练运用电脑辅助设计(CAD),掌握有限元分析优化机械设计,更为合理的设计出质量好、降低成本产品。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也是很不容易的,要过五关、斩六将,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足够的工作经验!
机械设计是产品的第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后制造、维护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很多的知识经验内容。
1、熟悉产品全部流程
产品在设计时要考虑接下来工厂的机床设备能否满足生产加工需求,另外设计的产品是否方便组装以及日后使用单位的保养维护;这一系列的全流程作为机械设计师都要熟知并了解。
2、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要想设计出实用便捷的好产品,这是很考验机械设计师的基础知识的,如何成功产品的诞生都会应用到最基础的机械结构,所以对机械基础、公差与测量、机械加工等基础课程知识必须做到熟记于心。
3、多总结工作经验
自己设计的每一款机械产品具体制造、应用如何,是需要自己下去向一线人员进行了解的,要虚心多向基层老师傅、老工人进行请教,获取产品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产品的不断改进。
4、接受新事物运用新材料
多阅读机械行业的杂志及书籍,获取最新技术资讯,对新材料要在非重要部件上进行尝试性应用,应用是检验事实的唯一真理。
5、遇到问题多钻研
产品在制作及安装过程中多少回遇到问题,身为设计人员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多动脑去钻研新的加工工艺或者新的安装技术。
6、组织协调能力
设计一个设备,需要是集体的智慧与努力,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机械设计人员就要有协调自己部门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共同设计研发的能力。
一个机械设备不是单一的,他会涉及许多机械零件的组成与安装,还有零件之间的组合等,另外对于高精度的机械产品还有环境、人员素质等相关要求。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是要靠自己不断充电、不断修炼、不断改变的过程。
安全用气,温馨你我,获得更多燃气知识,请关注讲燃堂公众号。
不知不觉,我也在接触机械这门专业已经三年多了, 从朦胧的机械制图学习到现在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专业学科的学习、直到参加工作实习,使我对机械这一职业有了基础性的认识,同时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师心里大概也有了一些概念。
首先都必须要熟练掌握业技能知识,如果想要更加优秀的话,比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的操作的水平,这东西从书本上是学习不来的,更多的是需要经验的累计。
机械设计是社行离不开白已的学习及工作阅历,经验的积果固然可以从前人身上学到不少,
对别人的经验,白已没有定的业基础,也很难进行吸收。
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必须设计合理,体现在制造、使用、维修三个方面。制造方面就是加工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和调试,使用方面是操作简单,挂机的方式来使用效率高,使用考命长,故障率低,维修方面是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养,便于维修拆卸、安装和调试。设计的产品还必须市场,就是要有经济效益。
注重设计的产品与制造的关系。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非常的大。思考的一些设计方案考虑得点非常的多,并且还需要切合实际。
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和会继承,现在的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更应该仅仅的跟随着新时代的脚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机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