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史》当中,也曾经列举章惇的罪证,主要有这样几项,“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 第一个,是王安石在宋神宗年间推荐新法,而章惇是推行新法的干将。在王安石隐退之后,成为新党领袖。之后,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一开始是宋英宗高太后听政,用司马光等人,于是章惇等新党尽数被驱逐。等到后来宋哲宗亲政之后,起用新党,而章惇也得以拜相。章惇上台之后,尽数罢黜旧党人士。罢黜那些在世官员也罢了,章惇还要那些死了的旧党官员的封好,谥号一一夺回,激起许多老臣的不满。 第二项,章惇为相其间,对于辽国和西夏,都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加强边疆军备,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宋朝的国防势力大大增强。不过也因此增加了和辽国、西夏的矛盾。 而所谓污蔑高太后,则是在高太后去世之后,章惇曾经建议宋哲宗废除高太后的封号。不过最后宋哲宗还是没有采纳。 那么,由这两项罪名就把章惇列入《奸臣传》到底合不合适呢?不合适。 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徽宗时代最有名的四大寇之首——蔡京,就是新党的领袖人物。蔡京正是凭借其新党立场,进入北宋官场,然后推行改革,登上权力的顶峰。蔡京把持国政数十年,正是宋徽宗时代。蔡京渐渐的蜕变成了一个对上阿谀奉承,对下结党营私的奸臣,使得北宋官场更加混乱,社会更加动荡。也因为这个原因,南宋的正统观点,就认为新党是祸害北宋,导致中原沦丧的主要凶手。 因为章惇在宋哲宗忽然驾崩之后,朝中大臣与太后商议确立那位皇子为帝的时候,公开反对端王赵佶。 当时朝中是宋哲宗皇后向太后在位,她倾向于立端王赵佶,而朝中诸位大臣也都默不作声。唯独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等到赵佶即位之后,自然对当初反对自己的章惇怀恨在心,就借故把章惇一贬再贬,章惇晚年冷落,终于死在贬官途中。 那么,章惇一生的行为,是对是错呢?很难一句话定论。 不过,有史家认为,章惇虽然说在细节上有许多不足,可是在治国方略上,却有独到的眼光。比如其看重西北军事,如果能够持续变法,北宋不至于被金国迅速灭亡。而反对宋徽宗赵佶即位,更是一针见血的高明之见。 宋徽宗早年,也曾经励精图治,有一番作为。可是此人本性喜欢的只是诗词书画,做一个王爷,尽管潇洒风流,玩玩高雅,可是作为一个君王,却必须有宏图远略,关心社稷民生。章惇“轻佻”二字,可谓说中宋徽宗要害。 至于章惇打击报复旧党人士,就跟不算什么罪名了。首先政治本身就是血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新党上台,旧党靠边;而旧党上台,又何尝不是尽废新法?而且,南宋时期一直是投降派执政居多,官场思想保守,不思进取,自然是反对新法,反对新党。于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的新党人士一个个被丑化。其实,放在我们现在看王安石变法,就和两宋时期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了。以前是一无是处,而现在是利国利民,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