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酸性体质吗?”“你吃的是酸性食物吗?”近年来,种种所谓的“酸碱体质”和“酸碱食物”的说法影响着人们的饮食方式,很多消费者深信:“酸性”意味着“危险”,“碱性”意味着“健康”……似乎合理膳食就是追求“碱性食物”,规避“酸性食物”;似乎身体健康就是基于“碱性体质”,远离“酸性体质”。营养专家特别指出,“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之说不科学。 喝苏打水并不能改变你的体质 天慢慢热了,张先生就在自己的车里存了一箱的苏打水,他说自己是酸性体质,要多喝些碱性的饮料,中和一下体质才好。 对此,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张英主任介绍,在营养学上,食物的确可以被分为“酸性食物”(或称“成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成碱性食物”)。所谓“酸性食物”(或称“成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硫、磷、氯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粮谷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以及坚果中的核桃、花生等。所谓“碱性食物”(或称“成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使其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类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奶类、豆类以及坚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还有一些既非酸性也非碱性的食物,如烹调油、淀粉、食糖等,这些被称为“中性食物”。决定食物酸碱性的食物灰分,是指食物燃烧后剩下的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这与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食物被机体利用后形成的数以千计的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的。 苏打水其实就是碳酸水,可口可乐就是碳酸饮料的代表。但喝这些饮料并不能够改变体质,不能改变身体里的酸碱度。“碱性食品”、“碱性水”可以通过改变酸碱度来调控人体健康状况的说法是伪科学。 人体酸碱性不受食物左右 陕西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乔志敏介绍,人体有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始终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几乎难以被食物左右。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血液酸碱度的改变。 张英主任强调,讲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充分摄取蔬菜、水果确实可以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但平衡膳食不等于“碱性食物”,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作用,相互不可替代,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含有弱碱性,医学上外用可消毒杀菌,饮用可中和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改变酸性体质。市面上出售的苏打水大部分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人工合成碳酸饮料。
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导致酸性体质,那么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一定能纠正酸性内环境.
“海带可以说是碱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带能很好地纠正酸性体质。”平时感到劳累、疲乏、浑身酸痛的时候,不妨吃些海带。此外,人们常说喝茶能解乏,除了茶叶中的兴奋成分外,茶碱“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也起到缓解疲乏的作用。“大量运动过后,体内脂肪动员产生乳酸,让我们肌肉酸痛,这时吃个苹果,吃饭时以蔬菜为主,肯定能缓解一下。”
既然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那么平时就尽量少吃这些食物。“实在想吃时可以把它们和碱性食物一起搭配,比如炖肉时放些海带,烧牛肉时加些萝卜等等。”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
火腿、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
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
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
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强碱性:
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天然绿藻类。
在日常生活中谁会注意自己的人体液体什么时候处于最佳健康状态,可是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人体细胞处于最佳运作状态时的体液平均酸碱度应该是7.4,属于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人体细胞在这样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中最具备活力和最有生命力,新陈代谢最旺盛。
那么当您的体液处在小于7.0的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时,您的身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的感觉呢,您可能还不知道严重的话还会发生疾病。
人体的pH值并不会因饮用水的pH值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