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目录
简介
改革
趋于平实
培养目标
业务规格
学科介绍
课程设置
展开
简介
改革
趋于平实
培养目标
业务规格
学科介绍
课程设置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古老的专业,由于历年高考考生报考人数过多,社会需求趋于饱和,造成就业困难。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编辑本段改革
联系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与中国社会特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时代在文学身上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局面,在九十年代兴起的全民经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经济基础再一次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文学也逐渐从过度的繁荣兴盛逐渐走向式微。这表现为文学形式上的探索越来越少,而且也越来越与现实脱节,以往那些繁复的文学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摒弃,甚至在评论界也鲜有喝彩,许多杂志开始转向,读者的热情日渐低迷。
真正在文坛坚守的作家已经越来越少,一些人下海经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取向也更趋理性,更加现
实。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与读者在生活中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也开始让位于经济,文学回归到它本来的位置。具体表现为早期的实验性的各种风格流派的文学创
作渐渐淡出文坛,有的很快销声匿迹,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也昙花一现。
当代文坛的这种嬗变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
其一,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已经开始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建设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当代文学完成前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后,开始回归本源,成为真正茶余饭后消闲,文学功能也不再盲目夸大。其二,随着中国对外立体开放,外国文学翻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以往那种资源短缺的
现象早已成为过去,各种风格流派的外国古典和当代作品充斥各个大小书店,曾经给人耳目一新的当代文学各种探索之作各种风格的作品在这里都能找到源头,似曾
相识。随着对外开放,大量以往很难看到的外国文学作品,甚至一些禁止出版的小说也大量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所以那种早期拿来的东西已经没有新鲜感。其三,
经过多年的改革,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因为现实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他们要求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生活的作品,能满足他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不是要在文学中接受教
育,或者迷失在形式的迷宫中。这种客观的现实,给当代文学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客观上给当代文学带来了潜在的影响,引起作家的思索。
转变
中
国读者经过一段狂热以后,也趋向理性,他们希望读到的是反映他们生活,能为他们接受的真正有内容的作品,而不是形式上的花花草草。这些反映到创作中,就是
风格的转变。总之,从九十年代开始,这一转变已经十分明显。这呈现两种变化,一个是内容上,开始以现实生活为主,更加贴近现实,反映中国人尤其当下读者关
心的话题,在形式上,或者说在风格上,开始以现实主义或者说写实主义为主,那种过渡的形式主义已经被基本摒弃,早期那些热衷于形式的作家也变得门庭冷落,
最终不得不放弃初衷,向读者靠拢。
这主要体现在一大批早期实验探索形式的青年作家,纷纷改弦易辙,重新回归传统。格非的《欲望的旗帜》、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苏童的《米》等都基本回归了现实,与早期的风格相去甚远。就连王蒙、莫言、刘恒、韩少功、林白、方方等人的小说也都体现了这种变化。这可以以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和刘恒、刘震云、张炜等人的后期小说为代表,虽然作家和评论家们
都不屑于重拾现实主义这个标签,事实上,在骨子里,当代作家们已经整体上回归了现实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传统。他们开始意识到,文学无论怎样创新,还是不
能离开生活,还是不能离开故事的内核,还是要讲故事,要让读者喜欢。当然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在历史原有基础上的踏步,不是对历史的简单的回归,而是体现
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这种回归打上了新的烙印。
转变因素
这种转变形成的原因也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读者对以往那种形式上的奢华而内容空虚的作品已经失去兴趣,评论家对
此模仿也从当初的喝彩转向批评,人们需要一种在吸收西方先进创作技巧创作成果基础上,更加民族化更加中国传统并能与世界传统相融合的真正创新之作,而不是
简单的照抄照搬。另一方面,全社会进入一个市场经济时代,这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全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为深刻的影响,涉
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挑战
一切不符合市场与价值规律的东西都受到了挑战,虽然文学属于一种精神产品,但其外在形式也在日渐商品化,受到经济的制约。首先是文学杂志因
为订数下降而大量停刊转行,出版社更是把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那种流于形式内容空洞而没有读者的小说即使是知名作家的作品也难以出
版,作家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开始走下神坛,那种早期一篇作品定终身,拿文学作为敲门砖的好事已经成为过去的神话。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本人,也开始在这股
大潮中反思何去何从的问题。作为社会人,他们也要生存发展,于是只能在创作独立与适应社会变化方面寻找一种结合点,达到一种和谐。这些无疑都反映到作家的
选材与风格上来。他们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顺应潮流,接受现实,适应读者,另一种是自绝社会藏诸名山,显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无法把文学作为个人的东
西,与现实妥协是最明智的选择。
回归
走
下神坛的文学,开始渐渐回归到其本来的位置上。这种转变始于九十年代,完成于新千年之初。这种转变事实上也有深刻的内存外在因素。首先是社会现实发生了极
大的变化,文学开始回归本源。读者也渐趋理性,他们要求看到的是真正的文学创作,希望得到的是精神的享受,而不是导师。其次,从世界文坛看,文学创作也基
本上都回归到现实主义这个大旗下,从西方著名作家的小说创作到好莱坞大片,像《英国病人》、《冷山》、《兄弟连》等等,甚至《廊桥遗梦》这样的爱情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河湾》、《耻》等等,都基本上是一种对现实的回归,作家追求的是扎实的内容,但不盲目追求形式的繁复,这也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个警示,或者说是一个世界文学趋势。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及整个大环境的转型,当代文学对此也相应地做出了反应。作家开始从早期浮躁盲目中
走出来,全社会对文学本身的认识与评价也渐趋理性,作者不再仅仅寻求在形式上的翻新,他们认识到真正被读者认可,并能经受考验的,还是作品质量本身。随着
全社会欣赏水平的提高,读者也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靠华而不实的形式上的所谓创新已经很难赢得读者,更无法赢得市场。价值规律再一次反映到文学创
作中来,于是作家们开始认真对待这种转变,并作出相应的反映。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文学更加泛社会化,更加适应读者的口味,更体现出对读者的人性关怀。当代
中国文学的回归也是十分明显的,如铁凝的《大浴女》、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怀念狼》、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檀香刑》、王蒙的《青狐》、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以及二月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都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传统回归的最明显的标志,这些小说大多以内容扎实著称,形式上也日趋平实,真正体现为一种现代化的中国传统中国风格,很易于为读者接受并理解。
编辑本段趋于平实
文
学传统的回归以及风格的日趋平实,是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当代文学的一个整体走向,除了上述社会因素影响之外,网络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九十年代后期出现
的网络文学对自号正宗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自从网络出现后,以往的神圣而不可攀的发表变得轻而易举,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影响似乎更大,成名也
更快,流传速度与广度都是传统的文坛无法比拟的。网络为更多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更易于攀登的平台,他们很容易实现文学的梦想,而且在创作内容与形式上更不受
限制,基本是“我手写我口”,比起传统文坛,网络文坛为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更大的创作空间,基本上可以随心所欲。
网络对传统文学的挑战是十分强大的,迫使传统文学做出一定的改变。传统文学不得不适应新的阅读环境。九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总体上体现了一种文学价值的回归,与读者要求趋同。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注意故事,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与阅读关怀。一方面早期先锋派小说逐
渐淡出文坛或者改弦更张,有的干脆放弃了创作,另一部分则回到传统,开始认真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反映的内容更加贴近当下现实人生。那些曾经下海的作家也
纷纷上岸,他们此时更带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小说一改早期的内容空虚的做法,开始以自己下海的经历为主,反映改革大潮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生际遇。另一
部分作家则向历史寻找新的突破,并用新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以唐浩明和二月河为代表,在这里,历史不仅有它本来有的样子还有它应该有的样子。
历史小说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突破,人物也开始血肉丰满,是历史的也是真实的。它们的成功也就是一种证明。作者更多的
不是在形式上的翻新,而是寻找在内容上的突破,内容上的创新。经历前一段时间的试验与市场检验,当代作家们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作品的内在品质对于一部小说
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的,并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一个生动的故事,扎实的内容,鲜活的人物,这对小说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有一点对今
天所有的作家来说,都是相同的,即他们再也无法忽视市场,虽然他们并不公开承认这一点,事实上,他们还是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的节拍起舞。二十世纪末和二
十一世纪初当代文坛这种市场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这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教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鉴赏文学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8.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人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9.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10.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11.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汉语言文学
编辑本段业务规格
1、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道德规范,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2、系统、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功底厚实,说写能力兼备。
3、获得中学语文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本专业及其中学教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4、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掌握扩大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巩固中学学会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6、培养高品位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强化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
编辑本段学科介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相关内容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汉语言。
汉语言文学
自考课程专科
你的英语基础好的话还是可以的
汉语言文学还可以呀,就业挺不错的,可以选择这个专业,这个比英语好考一点吧,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报个辅导班,比如尚考,然后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复习计划,还能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