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密度
一般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有效密度。
天然密度ρ: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单位为g/cm3或t/m3,天然密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粘性土ρ=1.8-2.0g/cm3;砂土ρ=1.6-2.0g/cm3;腐殖土ρ=1.5-1.7g/cm3。
土壤(粒)密度(soil particle density):单位体积土壤(不含孔隙)的烘干重量。计算方法类似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土壤(含孔隙)的烘干重量)因此它的数值总是大于土壤容重,是指土壤物理参数之一。单位为克/立方厘米。
土壤密度(specific density of soil ) 又称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体颗粒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厘米。曾有人定义为土颗粒的重量与同体积4℃水重之比。两者数值相同,后者无单位。土粒密度值一般在2.60—2.80之间,可用密度瓶法直接测得。
其大小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部分有关。绝大多数的矿质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围内,土壤中氧化铁和各种重矿物含量高时密度较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较低。用它和土壤容重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总孔隙度,计算时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2.65g/
。
土的密度大小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部分有关。绝大多数的矿质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围内。
土壤密度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2.3×10³千克/米³。我们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选种:饱满健壮的种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瘪壳和其他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扩展资料:
土壤密度测定方法
1、方法选择
测定土壤密度通常采用环刀法。此外,还有蜡封法,水银排出法,填砂法及射线法等。其中蜡封法和水银排出法主要测定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坚硬和易碎土壤的密度;填砂法比较复杂、费时,除非是石质土壤,一般大量测定都不采用此法;射线法需要特殊仪器和防护设施,不易广泛使用。
2、基本原理
用一定容积的环刀采集结构未破坏的原状土壤,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计算单位容积烘干土质量。本法适用一般土壤,对坚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适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密度
一般土壤的密度多在2.6~2.8Mg/m3范围内,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较低。用它和土壤容重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总孔隙度,计算时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2.65Mg/m3
土的干密度就是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质量
土的密度 和“湿密度”是一个概念,是土单位体积的质量(包括土中固体颗粒和水的质量)!
所以土的密度比干密度要大(分子项上多了个水的质量)!
土的天然密度 密度定义: 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天然密度,记为ρ 公式:ρ=m/v 土的密度取决于土粒的密度,孔隙体积的大小和孔隙中水的质量多少,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砂土一般是1.4 g/cm3 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 粘土为1.4 g/cm3 泥炭沼泽土:1.4 g/cm3
那要看是什么土,一般的土是在P=1.6-2.10G/cm3,粘土在P=1.6-2.0G/CM3